國際紙漿價格自2016年下半年上升以來,其漲勢到2017年3月仍未停歇,一方面是中國本身的紙漿需求量,在大力造林、製漿的策略下,仍趕不上中國自身的需求,每年有1,700萬噸的進口紙漿需求下,加上北美、北歐的製漿、造紙出國,帶動市面需求大於供應局面,這也導致北美漂白長纖木漿有20美元/噸的漲幅,達到一噸NBSK漂白長纖木漿1,030美元的報價,這是全球印刷在亞洲有中國、印度兩大入口國的經濟持續發展下,所產生紙漿不足使價格上漲的因素。
元茂的Horizon 走在裝訂最前線
在任何國際大型展會中,元茂國際公司所代理的日本Horizon好利用裝訂及加工設備,一定做最完整的系統整合,因為這可以讓客戶比較容易清楚明白,每一部摺紙、裝訂設備,自己的「小周天」系統都有微電腦,做CIP 4數位的數控調節及記憶,而Horizon pXnet是後加工的神經主幹,借pXnet的居中,向各自裝訂加工設備的小周天輸送訊息資訊,做為工作進行的指令,另外一方面各個小周天也可由pXnet向MIS資管系統取JobTicket工作單及JDF工作辨識檔,而JDF檔是雙方,一方是小周天來接收工單、指令,反過來工作進行中,以JDF檔,不用操作人員輸入傳輸,MIS資管系統也可接收到JDF檔案資訊完全掌控作業進行狀況,是否要生產排程,生產尺寸規格、速度等等,這不只使得工作進行效率更高,而且節省很多前面有的資料,或再版加工時相同規格的工件,可以用以前存在MIS系統中的資料。
Horizon公司產品有:1.摺紙設備、2.檢集、搜帖設備、3.騎釘設備、4.膠裝設備、5.圈裝設備、6.裁切設備、7.分條、模切到後加工的大周天,去串聯很多小周天的工作。
(A)AFC摺紙機是單張紙、捲筒紙進入裝訂的前奏設備,Horizon更致力於數位捲筒列印後連線或離線加工,AFC摺紙機也結合接pXnet資訊連接系統。
(B)膠裝機系統,由CABS中高速自動膠裝機系統,BQ系列手動供紙膠裝機,也都可連接pXnet資訊連接系統。
(C)Stitch Line騎釘裝訂系統、SPF等騎釘系統,(平訂系統沒有入pXnet系統)也可連接pXnet資訊連接系統。
(D)裁切加工,包括HT書冊三面刀裁切、其中有HT 1000V、HT 80及HT 30C單切刀,以機械手臂做旋轉書冊三面裁切。而與APC油壓式閘口式裁切機都有連接接pXnet網路連接功能。
(E)CRA自動壓線機,可以做騎縫線加工搭配pXnet系統。新出來的磁性刀模自動模切機,RD-4055、RD-3346則沒有連線pXnet系統功能。
在很多周邊設備,有不少不用連線的,所以Horizon公司也不會多做研發,因為價格及效益因素,而Horizon的小周天各自採用數控式伺服馬達調節工作因自己不只軟體設計,更有電路板製作生產線,所以數位控制能非常成功,有利於使用者的快速精準高效率作業。
健豪向小森訂購
IS 29噴墨機與六部平印機
台灣最俱規模的健豪印刷公司,從事網路合版、噴墨列印、UV特殊印刷、寫真書、薄膜印刷及各種數以千計品種的規格化及開版之產品。最主要是健豪公司經營者,在每一個階段都能引進不同的新設備、新科技及新的加工方式來因應市場,甚至營運模式,不只解決目前問題,更用於新市場的開發,維持業務的成長發展,像UV印刷的合版部服務部份,文件夾的印刷與加工。大量噴墨設備在大圖輸出、數位紡織品噴列及印花設備,到HP Indigo 10000大尺寸高速UV噴墨列印。在HP Indigo引進,尤其Indigo 10000型是亞洲第一部寬幅電子成像彩色列印機,在尺寸加大後,用途也全部更新。在寫真書少量多樣封面製作及即時尺寸,頁數變化的因應,由瑞士Matini美天利特別設計改良,不用停機的工作變化,若說近二十年印刷數位印前、印刷、噴墨及後加工的進展歷程,健豪公司幾乎無役不與,而且都能持續在生產之列,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近年健豪公司仍持續在IT科技網路接單系統改善,其ERP企業資源的計劃系統,為神經主幹,在MIS資管系統的整合,以做經營分析,傳統平印仍為生產骨幹,在2016年底,健豪公司張總經理下一張小森公司在台灣最大訂單。健豪公司在2013年完成精密科學園區的台中精科廠的遷建,整個運作及紙張儲存空間加大之外,最重要是流程安排動線也更流暢,而在產品陳列室及客戶溝通工作上,也有很好的安排。在台灣除了精科廠之外,台北中和廠,加上2015年健豪又在南部建立生產工廠,以便全台灣北、中、南三個都能在當地做主力生產地區性的訂單。而健豪的組合版面,每天都會把全部訂單的頁面檔,全部傳送到台中的總部中心來分配,在數以百計的品種中,訂單會依地區性分別做’組版印刷最理想,但總有產能分配的問題,以中部為核心,台北對台中相互做工作上支援,另外台中對南部也可以相互支援,因為兩邊相距不到200公里,可以十分便利,快速的支援應用有時產能上分配不均勻的地方,這些全部用電腦程式在處理。很重要的是印刷版是各種不同客戶合版印刷,所以長短數的處理,也因為有集中分攤版面,而免去各地有殘餘一版本來印132模名片,卻只印30、50模訂單,另外一個廠也是不足版20、30模而已,另一個廠又是50、60模排印,這就虧大了!若把三地湊合起來,一天至少可減少幾十尾數損失,包括版材、印刷及紙張損失,只花一些運費及資通訊做實體、虛擬的流通來解決。而為維持巨大的通訊流量,健豪索性讓中華電訊的機房放在自己的廠區內,可以互相蒙受好處。在一般平印生產,現在北、中、南有20部以上小森平板印刷機在各地生產中。
這一次健豪為了增加產能及競爭力,尤其做南部廠生產力的平衡,一下子進口六部小森的多色平版印刷機,而其中相信也有位小海報所特別需求,可以排A4大11.5模的Lithrone A4型機,因為在Lithrone 40吋一般只排八模,而健豪特別為了A4 的小海報,能以210X297mm的210模向五模排兩行的十模,297mmX2=594mm,之後仍可排210mmX297mm的三模半,那麼目前世界上只有小森印刷公司,有高速Lithrone 44吋,用紙可達1120X820mm,那麼可以滿足前述10模立式加上3.5模橫向,在咬口方向820mm用紙已幾乎全用到滿,左右的3.5模或210的主模1050mm,和1120mm用紙則仍有一點空間,相信有小海報也要用上這種四六版全張的平印機。
在台灣健豪公司是第一家引進小森Impremia B2UV噴墨機廠家,對其他印刷公司肯定是一種全新的體驗,但對健豪擁有一部HP Indigo 10000同樣B2 尺寸,而且Indigo 10000的印刷速度每小時4500張要高於IS 29的每小時3000張。但相信已健豪公司經營者的見多識廣,買一部使用Konica Minolta噴頭的UV噴墨機,去和一部使用雷射在OPC的PIP版上成像,在用電子墨顯影的Indigo,在原理上使用的用途上,肯定有極大的不同。因為Indigo的RIP及橡皮布耗材較多,而且噴墨,尤其UV噴墨的墨頭阻塞機率較少,加上UV噴墨對各式各樣媒材,尤其塑膠、合成紙粗糙表面,非塗佈紙等等。可使用範圍較廣,而且要改善被印媒材表面的工序如電暈、火焰或塗佈處理機率要少很多。加上Impremia IS 29的雙面噴列的翻轉機構,完全來自Lithrone的十分安定結構,對於雙面一次性的生產,尤其不吸收媒材列印,可以即印即乾,馬上加工,和平版印刷機操作性很相似。這也是在短印量、變化資料內容印件及個性化印件,數位列印要比有版CTP製版再上版印刷,有時要等油性墨乾燥工序快很多,節省很多版材及工序,而這一個傳統平印和數位少量列印、加工開創市場的機會下,健豪選擇傳統加上數位兩種模式生產的路途上,又偏向數位生產的一個重要分歧點,也是所以印刷同業該學習及轉型方式的重點。
Konica Minolta bizhub PRESS C71cf廣色域商標列印機
Konica Minolta生產了世界第一部廣色域的電子成像色粉列印機bizhub PRESS C71hc,而現在又有另外一部商標列印機,既有C71hc的廣色域色彩表現,提供有別於傳統四色色粉或凸版四色感覺,也可以做為有特色防偽,每分鐘可列印13.5米,俱有1200×1200 dpi高的解析力印紋品質,bizhub PRESS C71cf在功能上可替代有版商標印刷機,在短印量、極短印量上的作業,並且節省製版費用及裝版、校版時間,工作由PC電腦上檔案,可以直接列印出來,同時節省起印材料在校版、校色上的浪費。
Konica Minolta bizhub PRESS C71cf商標列印機,在可變印紋十分容易因應不同工件,尤其個人化的資料列印、條碼及色彩變化也同樣出色。廣色域表現出很好色彩,尤其在膚色表現上十分平順光潔,細字印刷、反白字也俱有高解析。使1200×1200 dpi有很好印紋品質,包括良好影像再現,尤其極薄樹脂包覆層的色粉,提供最好印紋解析及再現性,並保持最好的8 bit 256階在每一個畫素再現上。列印寬幅320mm,在長尺列印,達到1.195mm的旗幟尺寸。一般列印480×320mm。印紙厚度60~250μm。印速也和用紙或材料用紙有關,除了紙張之外,合成紙Yupo、PET、PP等塑料膜都可以承印。
用途在酒類、飲料、食品、家庭用品、工業產品、化妝品、醫藥產品,以及其他商標印刷,在工作場所因即印即刻固化,比一般油墨更容易即時加工。www.biz.konicaminolta.com。
KBA 張葉平印機上光及對規新方法
KBA張葉平印機的上光塗佈機組有了重大的改變,由一般的腔式雙刮刀組,改成高流量小出口刮刀組,而且刮刀壓力出口變小,使上光塗佈更厚實均勻,沒有空氣泡產生,減少產生氣泡所發生不均勻的塗佈現象。整個刮刀口的接觸面,有也只剩原來30%的一個短短間距而已,這是腔式刮刀上光組多年來的第一次改良。
新一代ErgoTronic ACR(Automatic Camera Register自動相機影像處理對規),比一般十字線或十字加圓圈對規更精準有效率,在完成對規之下,每一色點都是C+Y、M+Y、C+M的色點重疊,而且對印版前後、左右、斜角的調節,都很快反應做好精確對規,這是印刷校版的一大變革,達到更快速、精準。
艾司科ESKO
Studio包裝設計及3D影像呈現軟體
如果您的包裝設計只停留在2D平面顯示,那麼就不上道了!因為它必須在切割出樣品盒子之後,才能拿在手中端詳一番,若是加了圖文色彩之下,更是十分麻煩的,而ESKO艾司科的包裝軟體,除了提盒樣的設計庫,有數百種各式不同形形色色的樣盒之外,在ESKO包裝盒子設計已跳脫只有四方紙盒的設計,更有其他硬軟不同盒子,到紙箱、展示盒、展示架、標籤、收縮膜、枕頭型軟包、可立式有底包等等,都可以設計出樣。
ESKO Studio的軟體不只可以做正面、側面、頂面、底面的不同3D靜態觀看,更可以做任意角度的翻轉檢視其紙盒、紙箱、軟包或貼了標籤的包裝物、瓶、罐的3D色彩圖文顯示,並且可以將包裝加入內容物、被包裝物體後的放入、取出動作顯示出來。有些設計更可以將物件模擬放在超市、販售場所的顯示,在眾多產品中,我們現在設計,身歷其境的感覺,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臨場感。
在ESKO的Studio軟件,已經做到不同角度在審式設計,也有反光出現,尤其金色、銀色、上光的閃爍感十分逼真呈現,提供設計者另一個層面的感覺。Studio軟體在VR(Virtual Rality)虛擬實境上的表現已超越一般人想像的充實、多功能化。
2016年國產紙與紙板品近400萬噸
2016年台灣紙廠有393.76萬噸的紙張與紙板生產,為2.1%成長,銷售393.5萬噸,成長2.5%。其中文化及書寫用紙生產38.44萬噸,減少12.7%,內銷28.12萬噸,減少11.5%,表示文化、商業傳播用紙在國內市場十分低迷。外銷量11.17萬噸,減少4.3%,銷售量總計39.3萬噸減少9.5%。其中銅版紙內外銷為9.9萬公噸,減少16.1%,表示國外銅版紙佔台灣市場一半左右。
牛皮、瓦楞紙箱生產245.22萬公噸,成長8.5%,國內銷售154.1萬噸,減少0.8%,外銷88.64萬噸,成長30.6%。所以總體的銷售量243.15萬噸,有8.7%成長。牛皮紙板內銷76.49萬噸,減少5.3%,外銷46.25萬噸,成長9.9%,總體生產124.27萬噸減少0.4%,行銷122.73萬噸,減少0.1%。但用於工業包裝瓦楞紙芯紙,總生產114.7萬噸,成長22.3%,是唯一國內銷售及外銷正成長項目,其中國內銷量72.2萬噸,成長5%,表示國內行銷及外銷有一定幅度的成長跡象,而在外銷達到38.7萬噸,成長73.9%,是最大成長幅度,總體行銷108.9萬公噸,有21.9%成長。
而今天文化及商業用紙,在進口紙的競爭下,在二十多年前每年有24~25萬噸的銅版紙生產,只剩下9萬公噸,而在中國大陸文化用紙漲價之下,國內的一些文化用紙、工業用紙、瓦楞紙才有漲價喘息機會。
小森Komori 的期待
東方印刷機製造廠裡最具規模,也是能因應數位科技做巨大改變的小森公司,在DRUPA 16會場上,以Open New Pages開啟印刷的新篇章,其中包括使用K-Station 4連結印前、打樣,一般平印到數位列印,使工作傳單、色彩管理、資訊應用一條鞭化,不用一塊又一塊去連結。
在數位列印有B2尺寸的Impremia IS29 UV噴墨機,已正式投入印刷廠生產使用,另外與以色列Landa蘭達公司合作的Nano Graphics NS奈米噴墨列印機也有不少進展。大中華地區小森公司佐川健總裁,也希望藉PESP印刷工業服務智慧卡軟體,為廣大印刷同業做一些問題及困難的解決,加上努力使數位列印在品質、速度及成本面,都能滿足大家需求,來創造嶄新可變印紋的全新無版印刷時代。
柯達NexPress SX 彩色數位列印機
柯達NexPress SX系列是一部工業級的五色電子成像數位列印機,在各國很多被用來生產寫真書,有很高的成像品質。在NexPress SX共有三種不同機型SX 2700,每分鐘到91頁的A4彩色(或5色)列印能力,SX 3300有每分鐘109頁,SX 3900速度最高達到每分鐘131頁A4的列印能力,比多數彩色色粉列印機高。
NexPress SX的列印單元是有橡皮筒,在成像筒下方,就如平版印刷機有一個橡皮筒做色料轉寫到紙張、被印媒材上面去,不只可因應表面有粗糙紋路的媒材,更可使OPC有機光導體筒沒有和被印媒材接觸,尤其容易刮花、沾黏的媒材面的異物,更俱有減少成像的OPC筒面的損傷效果,配有第五色可做上光、局部上光、水印效果、金色列印、螢光防偽印刷、磁性墨印刷、PMS的Pantone的增加色域的單色列印,長條列印最長可達914 mm。
NexPress SX的HD乾粉墨,不含任何VOC無任何揮發物質,乾粉在成品使用後有利於脫墨纖維回收,紙張回收可應用在FSC使用回收紙規範。
NexPress SX平台配合Print Genius智能化技術,是選配設備,可以精確控制色彩再現,維持高品質生產。ORC系統,不用專業人員,操作者可自行更換機器組件、耗材、節省等待時間。
自我競爭可免市場惡性競爭
今天大家都在說市場競爭很厲害,價格砍到刀刀見骨,沒有工作固然哀怨,有工作因為價格太低也高興不起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味。為什麼會落入惡性競爭的深淵,就是同性質太多,大家本事、服務、成本一模一樣,所以唯一要比的是價格而已,自然刀刀見骨的殺也不足為奇了!
在日本Nano Tech展,看到日本CNC自動化設備廠的Fanuc發那科,展出一部Robonano α-NMiA的加工機,當然以世界最知名數位控制設備Fanuc講Nano奈米科技言之成理。台灣知名的滑行導軌及滾珠軸承大廠,三、四年前也去以色列併購一家俱有奈米科技的控制工廠,所以他們加工設備可以到20~30 nm(奈米)級的控制能力,相對於在1 nm微米控制能力加工設備有30~50倍的精度,十分了不起,但看一下Fanuc的Robonano α-NMiA的標示可以控制精度,為0.1 nm的高精度,這令人倒吸一口涼氣,這是什麼精度呀!在1965年,日本的印刷機廣告,到一個原子的精密加工,是很了不起的目標,其實1968年筆者去他們工廠參觀,他們最精細的齒輪,用瑞士MAAG齒輪研磨機加工研磨,其精度可達5μ正負值,離廣告一個原子加工精度,仍有50,000倍差距。在2012年到德國去參觀,他們的齒輪加工精度標榜500 nm,也就是進步了十倍,要和α-NMiA 0.1 nm加工精度相比,仍相差5,000倍之多。
Fanuc公司他們也不是瘋狂去做出一部比市面上精密幾千倍的加工機器,其所付出的研發、加工精度,是別人難以想像的困難。在三十年前日本專門生產量具的一家公司,要做一支精度在100 nm的直尺,他們有一位師匠,在一間一年四季恆溫、恆濕的工作坊,他是屏息用兩塊很平很平的直鐵,互相摩擦,利用綿密細微的紅丹油在兩個平面間,在相互磨滑下,紅丹薄膜有的色澤深淺,最淺的地方才是要磨去的「高地」,一次用工具磨去0.01μ厚度,下次再做磨擦校訂,是30分鐘之後,因為他剛剛做磨去時所產生升溫要等「冷卻」,溫度一致之後,才能再加工,一天只做二十次加工已是極限,十天、半個月才能磨出兩個精度在100 nm的直線平面,作為公司量測加工後平面精度的校訂量具。這個師匠不抽菸、不喝酒,每一天起居很規律及運動,保持很好的體力與眼力,是這家最著名量具公司的瑰寶。用這樣的描述,就知道要求在恆溫、恆濕的條件下,使用不是金屬平台,而是花崗岩做的平台上加工才有可能,但Fanuc的工程人員要做出一部能加工0.1 nm的金屬加工機,很顯然是十分艱鉅的挑戰,而且比一般微米級加工設備,是千倍、萬倍的困難,但是Fanuc工程辦到了!拿出成績單給大家看Robonano α-NMiA機器出來展示。那麼這部α-NMiA機器,可以用在鐘錶零件在手工製作零件之外,以機器做「超精密」的零件加工。另外在干涉波或全息影像的奈米級干涉紋路製作,非雷射刻紋使用這部機器做加工。而台灣股王大立光公司,在製作鏡片射出時之模具Lens Core,若以1 nm的指令加工,仍有若干的跳階頓挫的現象,若用0.1 nm指令單位,則更為滑順的Lens Core模具可以生產出來。那麼使用1 nm及0.1nm加工,在成品速度上一定會慢很多,所以要更多的設備,在恆溫、無塵及無震動的工作環境下,在射出加工,模具就是生命了!
所以台灣有很多成功印刷相關機器設備廠,他們努力在印刷加工設備研發,以及印刷公司的不斷自我挑戰技術及精緻加工,獲得市場認同,成功案例非常之多,但在數以千計廠家之中比例不高。這也是廣大市場苦哈哈,少數有努力過的公司,可以在困境中能脫穎而出。
台灣人均用紙量比中國早35年
有人說GDP或人均國民所得多少美元,並不能代表生活的真正舒適程度,在很多後進國家1美元可以吃一餐,但在北歐20美元只能買一個普普通通的漢堡,相差20倍以上。但用紙量大多代表商務、社會生活及文化教育有關,因此用紙量的人均值倒是另一個可以做為社會及民生幸福程度的依據。
台灣在1955年人均年用紙量在6.7公斤與中國1989年人均用量相仿,而同樣的步入高度發展期,台灣在1965年人均年用紙量達到25公斤。中國在2000年總的紙張使用量,剛好和日本相當,在3150萬噸左右,除以12.5億人口數,人均用紙量為25.2公斤,所以台灣在1965年也達到人均用紙量為25公斤的成長軌跡完全一致,但台灣在1997年達到人均用紙量為273公斤的高峰後便逐年下降,在2015年大約在170公斤上下,這是全球已開發國家同樣面臨用紙量衰退的問題。。
Ryobi MHI DP7電子液態墨列印機
日本Ryobi良明和三菱重工平印機部門兩家大型印刷機製造廠合併之後,轉型在數位列印機上發展的RMGT (RYOBI MHI Graphic Technology)第一個機型,是以Ryobi的R-750系列機台,在成像筒上裝有OPC有機光導體的感光成像板,加上版面電荷形成器、LED成像光感器、Anilox Roller供電子墨及橡膠顯影輥,使數位檔在成像筒上的OPC形成電荷印紋的分佈,再用液態電子墨精細成像在有電荷印紋部份。另外RMGT DP 7數位列印機,除了在印紋發生的印像筒有所不同之外,底下的橡皮筒、壓印筒、轉遞筒都與一般平版印刷完全一致,在四色印刷完成之後,才有一個乾燥塔做電子墨的固化,這裏面包括加熱的紅外線系統及熱輥壓著,讓電子墨更伏貼在印紙上面。
在RMGT DP 7的設計上是使用LED成像,所以有很大可能性擴充到1020、1050mm或其他寬幅尺寸上的變化優勢。更重要的是使用液態電子墨,這是所有電子成像要走向高階、精細的影像再現必走之路,最早是Indigo於1993年就發表液態電子墨成像,Xeikon也改變推出新一代的Trillium one液態電子墨成像。因為液態電子墨顏料,可比一般電子成像色粉精細到十分之一,因為乾的色粉在PM2.5的空污及對人體肺部、血液的危害,所以只能做到PM5的程度,才不致飛散於空氣中而產生上述的危害,因此在解析度方面,如果以200線127µ的線距網點排列,那麼1%網點只有13µ的直徑,5µ的乾色粉也只容許有8、9個成像色粉而已,而且網點周邊並不完整,因此改用液態電子墨,沒有PM2.5的限制4~50nm(0.4~0.5µ)的顏料,可以有百倍的細小微型顏料顏色,加上更細的顏料可以大幅降低到1µ的印刷膜厚,在乾燥上耗能源更少,而且更細的顏料透明度大,有更好的演色性。基於這樣的情況,使用液態電子墨才有可能和噴墨目前所擁有的解析度、色彩再現性做相對性競爭。
DP 7每小時具有6,000張的高生產力,沒有任何印件更換的時間浪費,理論上以200張的彩色印件,每小時可以生產20套。真正情況仍有一些停機時間,但目前以陣列噴墨頭的噴墨列印,仍有必要在印15~20分鐘後做一次噴嘴的清洗,尤其是水性噴墨為然。而在飛達、對規、紙張在壓印筒、轉遞筒,都採用雙倍徑的構造,每小時可有18,000轉的因應能力之下,對目前DP 7只有三分之一印刷速度而言,是十分的從容自在。
RMGT DP 7的最大用紙尺寸600×788mm,足以做真正四六版的對開過紙,印紋面積580×765mm,最小用紙尺寸290×410mm(A3),因此具有十分優秀的用紙範圍,用紙厚度由0.05~0.4mm,加上有橡皮布轉寫方式,對於粗糙紙面有較好的因應能力。而LED成像的解析力高達1200×1200dpi的階調變化,不只解析力高,而且版調層次再現性很好。在控制方面完全採用觸控式屏幕控制,一般人也很容易上手,而且沒有一般平印機的套對及水墨平衡問題,可以很穩定生產。
依據RMGT公司方面的說法,目前DP 7仍在測試一些適性的改善,以利將來在文化印刷、宣傳印刷、個性化的TransPromo廣告單印刷、海報、型錄、短印量、急件及免製版等工作的工程縮短上,可以發揮出不同的市場空間來,但不同於HP Indigo同為液態電子墨之處,在於HP Indigo是乾轉寫方式,有利於塑膠板、箔類的列印,而DP 7只在吸收材料上才比較合宜。相關資訊可上www.ryobi-group.co.jp/graphic官網查詢。
機械式衛星大型柔印機時代結束
不久之前在一個展覽會上,看到一部巨型六色柔印機,也不知出自哪一國製造,它在一個直徑2米的巨型IC衛星筒身,帶有同樣巨大細齒的螺旋(斜)齒輪,光是這兩樣核心元件一定要花不少錢,而且這部寬幅在1.4米的柔印機,除了這個必須有巨大的筒研磨加工機之外,齒輪很巨大卻為配合印版筒直徑變化需求,因應不同印刷周長,所以用細齒輪有較細的周長變化級距,這是可以理解的設計。
在筒身及齒輪加工之外,看一個印刷單元設計有Anilox Roller微穴供墨、盤式供墨槽及刮刀,所以它的調節似純手工機械式,加上一個印版安裝筒,其印刷單元支架及印版和壓印接觸的壓力調節,也都採人工機械式。若這部機器要生產,有兩個條件,其一是印刷長轉,幾千公尺、幾萬公尺的印件,另外一個條件是經驗老練的師傅,才能在工作效率上有好的表現,因為很多機械式調節,都要靠人的經驗做出判斷去因應調節。只要看到大齒輪上,有對稱角的對齒輪粉筆記號,相信這是對操作者一個自由心證學習卻又不能犯錯的標記。
在現代化的IC柔印,已完全不用齒輪,採用六個加一個IC主筒伺服馬達做定位同步驅動,也就是主要IC筒和六個印刷單元印版筒的驅動,採用電子伺服馬達做同步驅動,根本不需要齒輪嚙合來做同步,而且各色更換不同周長的印版筒時,也可以很隨意配合,不一定要齒輪數搭配才可,如60齒、80齒或120齒等等配合,因為每一周長是用數百萬計脈衝在定位,要差1%、3%周長都可以自由變化和IC主筒做電子式伺服配合,而全部的Anilox Roller也不再有齒輪連動,同樣用電子伺服馬達做同步的定位驅動。今天現代化柔印,尤其大尺寸柔印機,很少用這樣固定式手工機上貼片的印版更換,不但不準確也沒有效率,因為沒有齒輪很容易設計出由一側做單邊套入的套筒式印版,以及Anilox Roller的更換,不只快速又可彈性生產,更重要的是包括剛才所提及的主IC筒、各色印版的驅動定位,全部集中化在操作面版上做套對控制,既快速又精準,加上各單元的刮刀供墨組、印版筒和IC筒的壓力大小、進退壓也由伺服馬達集中控制,如果六色上、下座要人工或機械調節壓力控制,換版時就要多花二、三十分鐘去因應。所以有外型的老機械控制機器,很難和現代伺服達控制、集中化觸控的操作,去做相提並論短版因應能力以及生產品質與效率。
日本紙業設立奈米纖維素生產廠
日本紙業工業公司 Nippon Paper Co.宣佈,為增進使用奈米纖維素Cellulose Nanofiber Reinforced Resin(CNF-Reinforced)的商業運作,將在日本靜岡縣富士工廠設立奈米纖維素生產,做為材料增強或高密度化紙面的示範生產工廠,這已是日本紙業的第三條生產工廠,第一條在日本東北的石卷、第二條在五通工廠。
奈米纖維素在作用上,對聚乙烯、聚丙烯的塑膠加入CNF-Reinforced的奈米纖維素之後,具有高強度、高彈性、熱穩定的效果,如汽車的防撞桿、前葉子板,若用加入奈米的塑膠,可使之達到更輕薄且強度更強的效果。在其他工業材料應用上,如航太材料應用都有非常好的輕量化又可增加強度,在因受壓力後而變形可馬上彈力恢復原來的形狀,遠比鋼材更輕薄而效果卻更好。像德國拜耳公司所生產的奈米纖維素,用在高強化的塑膠材料中最著名的例子,是在5、6年前用這種加入奈米纖維素的塑膠,於全球第一架太陽能飛機Solar Impulse 2上,並在2016年將這架完全不用一滴油的輕量化太陽能飛機,由中東起飛、繞行地球一圈(4萬多公里)後,又回到中東卡達起點,其中在塑膠中加入的奈米碳纖材料是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所以日本紙業公司的第一、二、三條生產線,每年才生產10噸的奈米纖維素,也使用在卡紙表面更為強化及減少氧氣滲透的氣密液態裝填紙材,所以紙業界又往奈米科技發展增加附加價值的利器。
Holzer印刷媒體公司使用KBA LED UV固化
KBA公司在DRUPA 16會場上,大力推出節能省電、不排放O3臭氧的LED UV燈,在德國南部Weiler市的Holzer印刷及媒體公司,這家俱有130年歷史,擁有70名員工印刷廠,引進一步R-106六色加上光的混合式高效平印機,最高印刷速度可達到每小時2萬張,而使用LED UV紫外線固化可以在非塗佈紙表面,使油墨不經吸收固化,而且在塑料、合成紙、薄膜及很深色的滿版,都因使用LED UV固化而變得十分容易,加上LED UV固化的印刷品,沒有傳統油性墨有VOCs溶劑墨的氣味產生。
在薄膜印刷時,不只可以即印即乾,在白色打底墨上做彩色印刷,十分的快速順暢生產。在這些可使印刷品更鮮明銳利的印紋及多元化印刷媒材應用,向客戶說明,得到良好的回應。而目前仍佔比較大比例油性印墨,未來仍會再下降的,傳統印刷數量在減少,但Holzer會去開創不同領域的LED UV印刷新生產。
日本同人誌專門印刷店
在大眾傳播的另一面「小眾傳播」,其使用網路媒體的小眾傳播有很多,而且不太花錢。但是同人誌,這一種紙本的個性化出版品,由數十本到兩百本左右為限,所以日本有些印刷公司,如Sunrise公司,就專門在網路上做同人誌印刷生意,使用Mypage做預約、傳檔入稿、付款決定印刷,非常方便,可以使用RGB、CMYK檔都行,因應不同裝訂及需求,這樣的小量多樣同人誌印刷服務。http://www.sunrisep.co.jp。
只要標準化就好嗎?
很久以前,在一家印刷廠印製出的雜誌,出版者認為色彩太淡了!而印刷廠負責人不甘示弱的對客戶說:「我們在每一台印刷品上都有放置色彩控制導表,並且都用濃度計量測、符合標準才印製」。這位學者出身的負責人,可說是1980年代的標準化印刷控制先驅,但客戶卻不買單。這樣的情況和更早在1950年代時,台北圓環有一家遠近馳名的台南鱔魚麵店,有一天來了一位從未吃過鱔魚麵的外省籍客人,吃了一口鱔魚麵後馬上吐了出來說:呸呸呸!,這麵甜甜、鹹鹹又酸酸的怎能吃呢?店家老闆卻不與這位上門而不習慣口味的客人爭吵,只對客人說:我再幫您調調,便把麵帶回鍋中多加一些蒜味、辣味及重一點鹹味,將甜味壓了下去再端上來給客人,果然讓客人接受得以入口了!店家剛煮好的麵是符合標準口味的台南鱔魚麵,來店吃麵的6、7桌客人都習慣這酸酸甜甜又帶有一點辣和鹹的口味,然而店裡的標準卻符合不了所有客人的口味,只因個人口味的不同就被吃不慣者嫌棄,而店家也只能調整麵的口味,來平息這一場感覺上的差異,至於往後的發展會如何就不知道了!也許嫌貨的只是店裡的一個過客也說不定。
這兩個案例,一個是印刷廠的負責人用「Print by Number數據化印刷」來對客戶回應,相信是有其依據,但不一定能說服得了客人,反觀賣鱔魚麵的老闆,不與客人爭辯他們是依SOP烹煮,而不合乎他的口味,在改善後也不見得能客人會再度上門來,但至少有機會在誤打誤撞下讓客人下次再來,也許有一天又有喜好不甜、偏酸辣口味鱔魚麵的客人上門,這就如同今日市售無糖感冒藥來做區隔一樣。在得主人意便是好功夫的「訂貨生產」世界,我們不僅要有一套標準之外,更要有一套因應客人口味、品味的變化能力才行,就像一幅藝術品的複製,畫家在校色上自然會有其獨自的品味及堅持,否則成就不了一個有獨到藝術層次的創作者,然而在印刷複製過程中並不是不要標準化,而是標準化只是一個基本的架構而已,如同在蓋好一棟房子之後,在完成土木結構體的建築物內的隔間、裝潢,仍須符合每一住戶或店舖的不同需求和品味去做細部的改變,不同於車站、美術館等公共建築物,有一定的用途及規範,不太可能在完成建築物後,又額外花費一筆預算去做內部裝修。所以印刷標準化有其絕對的必要性,但是否能完全符合用戶或客戶之審美、實用觀點的印刷成品,實在是無法完全符合的,所以在標準化之外,又要對常常訂貨的客戶建立另一套符合他們的標準也有其必要性,因為訂貨客戶掌握著下訂的「生殺大權」,在商業法則上只能依循下得了訂單者的權力最大法則,成為訂貨生產的最高法則。
平版印刷機的延壽工程將流行
台灣空軍的戰機,有自製IDF戰機,使用二十多年前1990年左右的操作控制系統,尤其電戰系統的電腦及一些控制機電,以三年一代來算不只是八、九代前的老老前輩,已經無法找到那麼老舊的新品來更換,而且功能及演算速度也不符合要求,因此生產IDF戰機的漢翔公司,就向國防部提出一系列戰機控制及電戰更新工作計劃,逐步把一些老舊、妥善率不佳的IDF戰機,進到漢翔工廠做電子系統更換及再檢修工作。事實上台灣空軍另一型F-16 AB型戰機,也面臨同樣電腦控制及電戰系統老舊的維修困難、妥善率及戰鬥能力問題,現在已有兩架進到漢翔公司做第一批的電子及電腦資訊控制系統更新,以使F-16 AB型能提高到CD型更好的作戰能力,而且未來十幾、二十年都還保持妥善率及戰鬥力。
在平版印刷機,尤其中尺寸以上如40吋1020mm以上的大機器、商用輪轉機、輪轉印報機,同樣也面臨到印刷機械部份仍然十分精準好用,但控制系統及程式化操作的老電子、電腦資訊系統,已經不容易找到零件維修。所以在德國也有用了十八年的老印報機,在一邊生產一邊更換電控系統,以及一些磨損皮帶、機件上的維修,這一種改善延壽計劃執行非常成功,而平印機至少不會像飛機,萬一沒有改裝修好,會有墬機的危險。
因為購買新的印刷機十分昂貴,而仍然可用的精密印刷筒及驅動元件,仍有一倍以上壽命,花個新機10%、15%做延壽工程,或許可再撐個10年,或少一些的六、七年也仍有價值,在這樣的思考下,會有一些改裝的空間在。
三菱製紙 從印前設備到印後機械
長久以來,三菱製紙就從事於紙張、感光版材、相紙製造,最早在銀鹽感光版之後,現在以TDP-750、TDP-580熱感版輸出及顯影CTP製版設備。新一代的Madiath四六版對開熱感CTP版輸出機,耐印量可達5~10萬張,以2540dpi可輸出FM網,而且可因應UV印刷油墨。更新一代的Violet Digiplate紫光數位版VDP-CF3070,不用鹼液顯影、化學品及上膠,可不必做產業廢棄物的管末處理,可做高級200線印刷、耐印量達20,000張、尺寸達A2的大尺寸。另有Screen Meister MDS-360網版直接燒灼式製版機,以1204dpi解析力、印紋尺寸達360×620mm、版材280×800mm,專用熱感穿孔製版方式,製版時間在1分鐘,非常快速,可因應十分多元化的印刷油墨。
本文要提及的是三菱製紙,從印刷用紙、相紙、紙基材捲裝印刷CTP版生產,都在「紙」為基材的範圍,但三菱製紙推出PUR熱熔膠的小批量用PUR-430無線膠裝機,在印刷走向少量多樣後,又走到個人化、個性化的需求,有沒有能因應少量到極少量的後加工作業設備,只有一個紙夾的PUR-430無線膠裝機,就在這一個需求下誕生了!而三菱製紙為何選擇PUR膠裝呢?一是PUR膠的黏著力比一般EVA熱熔膠高,另一個是膠裝後的效果,PUR膠裝訂的書本,其頁面可接近平攤的攤開來,這是EVA熱熔膠所辦不到的。那麼PUR-430無線膠裝機有何不一樣的地方呢?EVA熱熔膠是以高溫來熔解膠體做黏附膠合作用,在熱度降低之後,EVA膠形成冷卻固化狀態,產生固態有彈性書背。而PUR膠的固化是靠空氣中的水蒸氣成分及紙張所含有的水分,與PUR膠體產生化學反應作用而硬化的特徵。因此,在多數的EVA膠共用PUR膠的開放式上膠系統,不論做膠體熔解的膠桶或是塗佈膠液的塗輥,都是採開放式構造,為此,三菱製紙的PUR-430無線膠裝機,採用外氣遮斷方式的塗膠系統設計,所以外部水分無法入侵產生既熔PUR膠固化,而在生產中產生很多之固化廢膠的耗損,所以PUR-430膠裝機構造,是在必要的用量時,才進行熔膠吐出、塗佈在裝訂部位,因一次安裝之供膠系統之下,不用清理不必要的意外固化PUR膠,可持續三星期使用膠裝供膠塗膠系統都不用清理,十分有利於時間及材料的節省,PUR-430不用設定書本厚薄,完全自動化調節,對於沒經驗的人也容易操作,可充分發揮生產力。
傳媒由實到虛也在觸底翻轉中
在過去10來年的印刷傳媒,如報紙、雜誌、書籍市場,都一直被電子書、網路傳媒及社群網路給取代了!在歐美的傳媒中,印刷的掉幅高達60%上下,這是一個十分驚人的數據,在台灣很多商用輪轉機,每個月印刷雜誌的家數腰斬,而印刷數量也幾乎剩下50%上下,這是十分困難經營的狀況。
在2016年下半年,美國一些讀者慢慢發現每天沉迷於聲光、動畫的世界,的確比平面無聲紙張傳媒要具有刺激性,但久而久之發現太多感光刺激,有絕大多數是重複性,而且從屏幕上不經大腦的傳播內容記不住,不像平面傳媒較具有內容、並有編輯和修飾的深度,大家都看到今天風行的自行車,相信這些人並非為了省錢才去騎腳踏車,而是為了追求自我體能的挑戰,一方面健身,一方面更貼近自然,更為了呼吸及感受大自然的涼風,這也許騎單車旅遊不是常態,但凡事也有其變化的時候,至於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當傳媒又轉型回到平面傳媒,卻不能用原來的平面傳媒、報紙傳媒方式,而是要重新思考更有黏著度的內容及編輯方式。一如筆者在年青時,看了十多年的「某某文摘」,雖帶給我很多舊聞新知,像史達林格勒九百年戰役,打到最後連老鼠也被捉來下鍋,根本沒得吃,但經典歸經典,後來的興趣也淡了。如果以電影和專集來訴說同一故事時,因兩者有不同的記載及敘述方式,觀看電影可不用大腦做太多的思考,而閱讀專集就要花更多思考去理解、推演、記憶,而且每一讀者各有不同,因此相信平面傳播不會再江河日下的一去不復回頭。
實體傳媒為何仍然存在其信賴感
在二十多年前,美國最著名電視主播「華特克朗凱」退休不播了,有一半美國觀眾,認為美國傳播界已經沒有值得信賴的人了,包括有些曾說謊的美國總統的話也是受到質疑。在過年時在電子信箱上,收到了三、四十封的電子賀年卡,但幾乎是無感的,倒是收到三十多封來自國內、國外的賀歲卡片,在一個花紙信封,有一張卡片,上面有理事長、副理事長以及役員的印刷字體,而另外一張來自日本的老油墨業界,他也感到生存的改變,以及他也問及數位列印及噴墨印刷,台灣是否有往哪一個方向發展嗎?一輩子吃油墨飯的人,對於未來噴墨的發展仍十分注目,而未來真的是噴墨天下沒有錯,但如何的多面想發展,仍然是難以捉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