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合版印刷」崛起,大部份的傳統老店並不看好,認為合版的金額小、價格又低,不符合經濟成本。但隨著電腦和網路的普及,傳統印刷面臨極大的衝擊,合版印刷卻因價格優勢與快速服務,成為印刷業界異軍突起的優質服務企業。白紗公司雖不是首創的合版印刷廠商,卻是合版印刷中的領導品牌,一個成功企業的背後一定有個故事。日前本刊應元茂國際公司之邀,走訪白紗中和廠陳慶華副總經理,請他談談白紗的成功因素,並與同業分享元茂設備的使用心得。
陳副總表示:1992年白紗紙品行以25萬元創立於台中市,專於喜帖燙金加工製作,以品質、服務、專業為理念,辛勤耕耘獲得客支持在穩健中不斷成長。2003~2007年間陸續設立桃園廠、高雄廠、北京廠及上海廠。為更貼近北台灣市場,於2009年初將原位於桃園蘆竹的北廠遷移至中和,為更廣大的客戶服務。並在此次的遷廠做了多方的機器設備更新,新增2台菊全印刷機後,共有5台菊全四色印刷機(部份加裝UV乾燥)、4台電腦裁紙機,並在印前方面增加2台全自動補版機CTP(電腦直接製版),為提升更佳的印刷網點品質,新添購色彩管理打樣系統與專業打樣機。後加工部份有自動配頁騎馬裝釘機、水性貼合機等。
談到白紗的企業文化,陳副總認為白紗的同仁在工作上皆能全心投入,具有強烈的認同感與向心力,這必須歸功於林衍束董事長的領導,他不僅能知人善任並充分授權,給予主管很大的權限,也相當重視員工的生活,將白紗經營為一個和諧的大家庭,老板的氣度影響企業的深度。總經理陳俊傑強調〝帶人帶心〞,一個新進員工在他觀察一年下,就想三年後他該是什麼職位,他鼓勵同仁學習、進步,因為學習越多收入也成正比。陳副總以自己為例,10年前進入白紗公司從事業務工作,從不懂四色印刷機到目前擔任中和廠主管,期間除了努力學習之外,並學會謙卑請教同仁。因本身是喜帖燙金出身,完全不懂四色印刷機,可請教的對象年紀比他小20歲,當年若倚老賣老絕對學不到東西,還好他不僅能虛心求教並付出更多倍的時間學習。
對於元茂公司的設備使用,陳副總表示:元茂的Horizon好利用後加工機器,是趕時間印刷品的最佳利器,往往有許多印好的印刷品因卡在裝釘,而無法即時交貨害得客戶跳腳,公司經過再三評估市場需求,尤其元茂的售前、售後服務蠻受客戶認同。目前白紗使用元茂的設備有1部AF-566、2部AF-566及1部AFC-546F等多台數位式摺紙機,以高速、大尺寸、數位操控,迅速定位即時運作,Stitch Liner 5500高速檢釘摺修邊系統共3套,以每分鐘90本高速度完成書冊加工物件。省時、省力、高品質,並符合現在多樣多量及多樣少量的依需印刷、即時成冊的快速效益需求。白紗科技印刷電話::02-6637-0168。
Epson Stylus Photo R3000榮獲
歐洲TIPA「最佳專業相片印表機」大獎
歐洲TIPA「最佳專業相片印表機」大獎
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大師Justin Guariglia推薦 發表二款全新頂級A3+極致黑彩專業印表機
影像科技領導品牌Epson,推出Epson Stylus Photo R3000/2000兩款頂級A3+噴墨印表機,打造影像列印新境界,同時邀請國際級專業攝影師Justin Guariglia親身試用,並分享美好的使用經驗。其中,Stylus Photo R3000擁有業界唯一四色黑墨匣設計,驚艷的色彩表現更榮獲2011年TIPA(Technical Image Press Association) 歐洲影像技術媒體協會評選為「年度最佳專業相片印表機」之殊榮。兩款新品簡約流暢的外型,配備Epson專屬微針點壓電噴墨技術,極細緻墨滴孔大幅減少顆粒狀感,完美創造藝廊級輸出品質。前方藝術紙進紙模式設計及2.3倍高容量墨水匣,讓列印不中斷並有效降低成本、大幅提升使用方便性。Epson首選專業級A3+噴墨印表機,讓攝影玩家輕鬆擁有博物館級的真藝術表現。
台灣愛普生影像科技事業群總經理陳維鈞表示:「Epson大尺寸印表機於專業輸出領域備受肯定,長期穩坐領導者地位。此次,很榮幸邀請國家地理雜誌專業攝影師及撰稿主編賈睿嵐(Justin)先生,親自試用Epson Stylus Photo R3000,實際見證Epson最新列印技術所提供的完美灰階表現及精湛輸出品質,Stylus Photo R3000更於今年度歐洲TIPA Awards中一舉奪得『年度最佳專業相片印表機』大獎。此次推出新品,不僅有攝影界大師級背書,國際影像協會大獎加持,且是業界同級機種中唯一提供四種黑墨專業機種,廣大色域選擇絕對會是攝影狂熱者最佳也是最終首選!我們相信藉由這二款新機種的推出,Epson將再度鞏固2011年大尺寸印表機市場版圖,拿下85%以上市佔率並蟬連8年A3以上大尺寸印表機的冠軍寶座。」
Epson二款新上市的專業A3+噴墨印表機已於2011年6月透過代理商群光電子上市,除可在Yahoo, PChome, Myepson等購物網站享有最高24期零利率分期之外,上網登錄後,更可分別獲得NT$4,800及NT$3,000元耗材折價卷。如欲獲得更詳細產品資訊,請瀏覽官方網站:http://w3.epson.com.tw/epson/index.asp。
富士全錄第四屆PIXI數位印刷創新大獎正式啟動
獎賞具創造力和創新性的數位印刷作品
富士全錄2011年度PIXI 數位印刷創新大獎競賽於6月22日正式啟動。該競賽開放給富士全錄在亞太13個國家和地區的所有客戶,徵求使用富士全錄數位印刷系統製作具創新的優秀數位印刷作品。
富士全錄PIXI數位印刷創新大獎競賽已經成功舉辦三屆,今年的競賽將增設更多獎項,以期與持續發展的數位印刷市場保持一致,同時吸引更多企業用戶參加。本屆大賽分別設置書籍和手冊、型錄和目錄、DM傳單和小冊子、海報和活動促銷製作物、年曆及相片寫真書、卡片及邀請卡、組合作品、帳單行銷、直郵廣告、數位化包裝和企業宣傳品等11個類別獎項,此外,還特別為能體現環保工藝流程的作品及傳統與數位印刷完美結合的作品特別設置獎項。
富士全錄亞太地區行銷經理、PIXI大賽負責人Mike Braggins說:透過舉辦PIXI數位印刷創新大獎競賽,我們能有機會了解客戶的日常工作。每年的作品都令我感到驚豔,因為我看到客戶採用富士全錄數位印刷解決方案,並以創新手段製作具有極高品質的作品。PIXI數位印刷大獎競賽是我在富士全錄職業生涯中感到無比振奮的工作之一。
今年富士全錄PIXI數位印刷創新大獎競賽的參賽者(不包括澳洲和紐西蘭)將直接獲得第9屆亞洲印刷大獎競賽的參賽資格。
近年來,數位印刷的品質逐漸提升是有目共睹的。業界公認的數位印刷教父羅徹斯特理工大學(RIT)名譽教授Frank Romano說:將來也許我們必須考慮以數位印刷的品質作為標準,讓傳統印刷與之匹配。
Alf Carrigan曾多次擔任PIXI數位印刷創新大獎競賽評委,在傳統印刷行業有50年的豐富經驗,在談到這項賽事時表示:有時我很難辨別一件作品究竟是採用傳統印刷或是數位印刷製作的。
富士全錄PIXI數位印刷創新大獎競賽不僅為關注數位印刷的人士提供了絕佳的機會來體驗數位印刷作品,同時也推動了數位印刷技術的發展。
現已開始徵求作品,報名截止日期至2011年8月31日,免費參賽。報名表可從http://www.fxap.com.sg/product/pixi2011.jsp下載。 若想了解第3屆PIXI數位印刷創新大獎競賽得獎作品,請至網站:http://www.fxap.com.sg/product/casestudy.jsp。有關富士全錄資訊請至www.xerox.com.tw,或電洽(02) 2713-1399 # 7563林孝穎小姐。
「叫天天不印 Canon幫你印」榮獲十大廣告金句獎
集創意、專業、時尚於一身
輕鬆擁有榮獲設計大賞的相片複合機
一年一度的廣告界盛事─動腦雜誌「第十八屆流行廣告金句獎」公佈得獎名單,Canon以「叫天天不印Canon幫你印」榮獲2011年十大廣告金句。而Canon的創意不僅展現在廣告文句上,更印證在產品設計上,貼近消費者需求、掌握使用情境,設計出多款容易上手,輕鬆好印的產品。為讓消費者親身感受Canon產品設計的魅力,曾榮獲世界三大設計獎之一"Good Design Award"的PIXMA MG5270多功能相片複合機於6月1日起推出限時促銷活動,消費者可以超值優惠價$3,990元(原價$5,990元)購買,上網登錄再送日本原廠4×6相片紙2包,若加購墨水一組再加碼贈送16GB行動硬碟(市價$1,299元),立即體驗Canon「日式工藝」設計理念與簡易好上手的操作模式,擁有實用與時尚兼具的完美工藝,就是現在!
Canon贊助蘭嶼孩子實現「跟著大船去旅行」的夢想
協助蘭嶼孩子與台灣文化交流
拓展世界觀與文化傳承 喚起大眾關注
全球影像領導品牌Canon,秉持企業「共生」理念在全球各地致力於融入在地文化,在台灣成立分公司,十年來積極投入社會公益與環境保護,持續將愛心推廣到各個角落。更藉由每次的廣告拍攝機會,發掘台灣各地的風景特色,希望透過影像的力量,讓更多民眾深入認識台灣這片土地。
此次,Canon遠渡重洋至充滿豐富文化的美麗小島〝蘭嶼〞,拍攝EOS 600D電視廣告,如實記錄蘭嶼的飛魚季、拼板舟、頭髮舞、勇士舞等文化特色,並在因緣際會下,發現當地孩子的迫切需求。為實現蘭嶼孩子的夢想,決定愛心贊助由台東縣永續發展學會所發起的「帶著雅美的孩子跟著大船去旅行」活動,希望透過Canon的力量實現蘭嶼孩子的夢想,帶著蘭嶼的美與文化跟著傳統大船(18人座蘭嶼拼板舟)一同橫渡黑潮拜訪台灣,與台灣的孩子們進行文化交流、開展視野。
Canon也希望透過此活動贊助喚起大眾對蘭嶼的關注,讓蘭嶼的孩子擁有更美好的未來。記者會當天Canon也於現場進行EOS 600D廣告首映會,並播放拍攝時所記錄下的廣告花絮,讓現場朋友們驚嘆蘭嶼的美與文化,並興起前往蘭嶼旅遊拍攝美景的極高興趣。欲了解更多有關蘭嶼的美與「帶著雅美的孩子跟著大船去旅行」贊助活動,請參考活動網址http://www.canon.com.tw/CSR/lanyuchildrendream/20110615。
KBA Hans-B. Bolza修尼曼前總裁辭世
2011年4月初在中國東莞舉開的2011年第二屆廣印展之際,在KBA公司展位上,與高寶亞太地區海杜克總裁談起我敬重的Dr. Hans-B. Bolza Schünemann老總裁,海杜克告訴我:「他老人家已在去年秋天辭世了!」。人的生離死別本來是一種常態,但對這位世界上最老的印刷機製造廠守護神的過往,真令人感到婉惜。雖然他的家世背景非常好,卻生於患難年代,歷經德國1930年之後十五、六年,加上戰後廢墟的重建,比一般人擔負十倍以上的辛勞,在他出生的1920年代初,德國剛歷經一次世界大戰割地賠款的苦日子,而他不只努力向學,並在研究所修得極為稀少的工業博士學位,在德國以職業教育體系下,一百人也找不到一個博士。而他在1970年代接掌KBA高寶印刷機公司總裁職務,到1990年代中期,在兩德統一之前首先接下Albert Frunkenthal,把Koenig & Bauer 公司變成KBA公司,然後又合併在東西德統一後德東Planeta印刷機製造廠,這一家極有創意的印刷機製造廠,因發明游星式內齒驅動方式,以及第一部四色平版印刷機而聞名於世,至今已有七、八十年歷史。
2001年Print 01芝加哥印刷展,曾與Hans修尼曼總裁同車,他談起對兩個孩子的培育十分重視,在A.B.修尼曼高中時期,就安排他到美國芝加哥留學,奠定他與美國市場不會隔閡。1990年接下Planeta廠,請A.B.修尼曼主管達利布爾廠,在年青修尼曼的努力下,整個生產線大有改觀,且機器由R-102、R-104、R105推陳出新,在包裝印刷、特殊UV印刷,甚至於Genius及鐵皮印刷機廠收購,使KBA除了印鈔機、輪轉平印機的老廠之外,達利布爾新廠產能佔35~40%,並能爭取到由A.B.修尼曼出任Drupa 2000年的總裁之榮耀。
在每次的Drupa會場上,都能看到Hans-B修尼曼的紳士身影,沒有侍從、沒有架子,在2008年Drupa展會上,經KBA展位時又與老總裁相遇,他特別拉我到無水直接機上製版(DI)平印機展示場,親切的為我說明74Karat的兩套各雙色成像、雙色橡皮及三倍徑印刷筒的專利構造,可省下空間又容易操作,很特別的是利用雙倍徑提高印版筒一倍速度呼應製版效率,且在1、3及2、4色之間採用三倍徑壓印筒,因直徑大所以具有良好的驅動力量。其奧妙在轉兩圈的壓力筒,可印出三張四色印紙,假如第一圈第一張由1、2色先印,第二圈就改印3、4色,而第二張則反過來由第一圈印3、4色,再行第二圈印1、2色,第三張又恢復第一張的印刷秩序,第四張又恢復第二張秩序,可以使機械構造十分精準、耐用,印刷速度達到每小時1萬張,老總裁對這種機械設計感到十分驕傲,而且拿了高倍放大鏡看印刷網點,十分精實的無水平印再現,像一位老教授教學生如何體認機械構造和操作、品質及效率的結果。海杜克也說:「他老人家在公司裡、展會上,都會默默在一邊協助大家,提升公司的效率、形像,不會有大家長的威嚴讓大家要捧他、聽他的」。
Hans.B Bolza修尼曼總裁,在他手中把KBA Geori印鈔機,成為世界90~95%鈔票印刷,全部用他們家的機器,包括我們安坑的中央印製廠都是如此,在機械設計上KBA印報機十分多元活躍、在包裝機、凹版印刷機也都有很重要地位,而他長年在Würzberg有很古老典雅廠區及印刷機械博物館,引領世界印刷邁步向前的見證。
關稅壁壘將使國外大廠往中國投資製造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在經濟、生產力、技術上,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美國如果要建造高速鐵路網,不會去歐洲取經,因為有太多不同的系統所購成,而沒有核心的大能量,也不想去日本取經,因為日本高速鐵路只有數千公里而且新舊雜陳,老系統要回溯到上世紀的60年代,有近50年前科技,只有中國不只擁有數萬公里的高速鐵路,而且都是這五年、十年內所建造,統一的系統,更高達每小時350公里速度,它也滲入了某些磁浮列車具有470公里的軌道及車輛科技。中國由低階的廉價貨生產國,邁向世界工廠的大規模生產的境地,而現在更開放成為世界最大的消費大國,這一來一往之間,像是很多印刷、包裝的材料和設備,在製造大國時每每是為了出口貨來做包裝印刷加工服務,而一旦中國的內需市場確立,其13億人口的巨大消費能力,將開創出全新巨大的市場能量。
在版材製造上,世界上很多PS版、CTP版材生產大廠,莫不將生產技術及生產工廠移到中國,以避免在進口時,每平方米版材會有2.8元人民幣的負擔而降低競爭力,富士軟片、愛克發及柯達公司等都在中國設下版材生產工廠,柯達公司更把CTP機器全部移往中國生產。網屏公司也不例外的在杭州設廠生產CTP製造,且規模也一直在擴大。
台灣的印前設備如大祥、旺昌也都在中國生產。其他印刷機、印後裱紙、上光、模切、糊盒機的生產,在中國設廠也很多,因為可貼近市場降低成本。1988年高斯在上海與上海人機廠合作,後來設廠生產各式輪轉機,2010年上海電氣(上海人機廠後繼者)在IPEX會場上,宣佈併購整個高斯集團,相信這個併購是空前但絕不是絕後的,因為在時空轉變下,中國的市場和財力足以併購這個曾是世界尖端科技但效益已下降的國際公司。博斯特也在上海設廠、併購旭恒機械的模切機生產。上海太陽機械、琳得利等商標機製造廠,把主力放在中國市場的開發,也都涉及關稅和製造成本。
海德堡在上海青浦生產折紙、裁紙機,從A3 52型平印機開始,到SM 74或PM 74,今天CD 102中國版的大銷,使海德堡董事會當局,將會一再加碼中國的生產事業,以獲取更大的利潤,三菱重工和北人合作生產A2 D-1000型平印機,往後可能有更多機械廠、材料廠在中國設廠,德國的化學品工廠,他們把分廠設在上海,主要是生產合乎中國需求的水槽液,依各地水質硬度做處方來因應,和日本的東洋油墨、大日本油墨、東華色素、韓國東洋油墨同一道理。
中國更想引進無版數位列印設備在中國生產,以引進其中的關鍵技術,因應未來市場的發展,在未來一定有很多這些設備廠會進入的,一旦競爭力無法再保持之下,又會退出中國市場,而留下一些寶貴的技術及市場在中國,這也是中國在長沙大會戰的口袋戰術,看來如何在火中取票也各憑本事了!
台灣印刷教育太師傅 羅福林教授仙逝
1955年台灣國立藝專創立時,羅福林教授擔任當時的創科主任,之後文化大學成立印刷系,創辦人張其盷也特聘羅福林教授創系,而台灣最早的印刷教育機構,成立在1950年代的台灣師範大學工教系美印組,當時羅福林教授也是主要教職人員之一,並於1950年代末期成立中國彩色印刷公司(中華彩色印刷公司前身),羅福林教授不僅身任生產與教育的責任,並擔任工廠全盤規劃工作的主事人員,包括中央印製廠安坑廠的建立規劃,羅教授以廠長身份參與全程的工廠設計與建設工作,所以在台灣50多年的印刷教育歷史中,最早參與者非羅福林教授莫屬,因此他所教育出來的印刷精英、老師早已滿天下,而他的學生擔任教職所傳授的徒子、徒孫,在印刷界更是多到不可勝數,所以尊稱羅福林教授為「太師傅」也是理所當然之事。
羅福林教授出身於上海,據他所說家境十分優渥,年青時在十里洋場跳舞、騎馬運動,是一般人所不及的娛樂。1945年之前就到美國印刷機製造廠深造,當時的沿海全被日軍封鎖,須由西南取道印度到美國求學。以前印刷機長的受訓,不僅是學印刷機及印刷生產操作,而且必須會印刷機的組裝,與當時的開車司機也都要會修理汽車的道理一樣,因為根本沒有專業的技術人員或公司幫忙維修。羅教授在美國接受Harris海利斯平印機的教學訓練,當他回到上海,中央印製廠在上海接受一批美援的海利斯平版印刷機,羅教授便成了這批平版印刷機的上海組裝指導者,並教育一批平版印刷機的操作人員。1949年羅教授隨著中央印製廠播遷來台,因羅教授在印刷實務上有豐富的經驗,便籌辦印刷教育學科,當時大多是印報背景者較多,而李興才教授是具有製圖與印刷背景的專長。羅夫人原從事於教育界,並曾擔任教育部高等官員,後來舉家到美國,羅教授家中近百歲老丈人健在,所以羅教授雖80來歲,也只能當老萊子來伺奉老人家。
1950年代,家父耿彬先生就與羅教授相熟,在技術上做切磋,因羅老在印刷及防偽方面很有才華,家父則在照相製版和彩色片沖洗方面非常深入,當然兩人是在不標準的國語情境中做溝通,後來因雙方都忙而疏於聯繫,兩家有好幾年很少往來。直到1960年,Kodak的Alphabet修色法,第二次以放大方式的分色教育訓練班,借用中央印製廠的製版廠做實習,而當時中央印製廠內的製版設備根本在場外看不到,如西德克里姆喜Klimsch的臥式自動焦點長廊式相機,克里姆喜立式反射鏡相機不佔地方,以及當時美製全自動式連晒機,是美國教材上的極品連晒機,羅教授引導大家參觀。
1988年秋天,由永豐餘紙業公司和大日本油墨公司合辦的全台灣的印刷業輔導活動中,再次與羅教授有較長時間的接觸,當時由永豐餘紙業公司陳鴻明先生主辦,並邀請退休定居於美國舊金山的羅教授回國輔導台灣同業,大日本油墨由日本派出油墨部門的鈴木技術部長參與,筆者以專家和翻譯的身份參與,一方面是台灣印刷界最熟悉的印刷出版者,另一方面為鈴木部長做翻譯工作,分別在台北有一個星期兩場研討會、中部四天、南部四天,共有15天的時間,由三個人主講印刷機、印刷材料、印刷操作技術,雖然面對大師級的印刷前輩,日本印刷油墨頂尖的專家,筆者入行也有三十年及印刷出版十二年經驗,可說非常具有全面性、前瞻性的情報。尤其在當電子掃描分色機、電腦組業系統、PS版全面使用、四色平印機擴張期,到各地廠家做現場輔導也有不少感觸,有些公司的經營管理很好,有些公司內各部門的本位主義非常濃厚,如印刷部門要求晒版部門,在打樣版和印刷版做晒版時間調節,以區分因應打樣網點漲得少,而印刷機高速墨軟網點漲得多的變因,卻完全不可得而僵持在那裡。1980年代很多彩色印刷仍然使用雙色機印刷,紙張伸張成為印刷時很大的困難,而台北有不少印刷廠已建立恆溫、恆濕的全空調印刷環境,在印刷套色、減少墨色乳化有很大助益。其中有一個十分好笑的案例,印刷機長一再抱怨,印刷機搬了位置之後「風水」就不好,好像被煞到了!輔導團到現場去勘查,印刷師傅說:第一座黑色墨操作側的半邊油墨完全不下來,將墨鍵開大仍沒有印墨下到印版、印不出顏色,這種現象可說從未聽到過,輔導團仔細察看後,發現原來是「風」不好,在黑色印刷單元墨槽上方一米處有一個冷氣出風口,對著墨槽及墨輥穿透,造成黑色墨槽內半邊的墨層結皮收斂完全沒有黏性,所以墨槽內的印墨乾固下不來,而墨輥上的印墨層因太冷、風吹氧化結成緊實墨皮也成死墨,不只無法接下油墨、傳出軟墨,連另一半沒受風吹的黑墨,在擺動輥移位下,墨層也無法向乾墨邊移來,所以操作側半邊成了「死墨區」,完全不能印、沒有墨色,算是風水所致的印刷機故障。另有一個案例是有關卡紙的紙面受水性的差異問題,當時有Roland Rekord雙色機,採用一座上下雙色制,所以壓力筒共用,而雙色印刷相差90°角而已,因此如果前印色的水份太多時,就會使下方後印色的印墨變淡或印不到紙面上,這個問題紙廠方面立場堅硬的說:「在別的地方都可使用我們的卡紙,印出來就沒有問題,但到了你們印刷機就有問題」。印刷廠老闆只冷冷的遞了一句話:「我只有去買不會有問題(排水快)的卡紙,不會買你們的卡紙」,這充分顯示顧客是主的道理。同時有些使用設備新穎的國外四色機,也有很老舊的單色機,在40˚C以上高溫的廠區內生產,該買什麼樣的油墨比較不會乳化?這問題似乎與現今具有空調裝置的廠房,又有新一代平印機設備及可抗高溫不乳化的低速平印機油墨使用偏離太遠了!鈴木部長也沒有可因應之道。也有供墨層給得很厚,再用很多水去濕潤抗污髒,而印出很多水紋的墨色之操作方式,想輔導也是很遠的路。與羅福林教授相處半個月的時間,學了很多一代大師不疾不徐,凡事有見地和分析透徹的能力,所以算是門下受教的機會。
1990年代有很多DTP的發展,源頭全部在舊金山矽谷一帶,尤其參加幾次Seybld西博的大論壇,也和羅伯父一起拜訪一些廠家,在當時印刷廠要EP同步,不只印製操作手冊也要附光碟操作指引,安裝在電腦中做操作指引。羅教授也講到他有一個世界級的有價證券鑑定師身份,有一天接到大型金融單位,要送一大筆上億元美國國庫券到海外,在出海關前須由合格鑑定師看過有價證券認可簽字才能送出,一次四、五千美元代價,包機票吃住,羅教授接受去檢定,依附來的防偽特徵密函加以檢定,每一次都正確再簽字放入運送行李箱內,就可以領取驗證費。而在舊金山天候很好,不下雪、不太有盛暑,秋天滿山變金黃色枯草、枯木,所以加州又稱Golden State。羅福林教授和夫人、女兒長住三十多年,2011年3月年事有92歲與世長辭,可說是一顆印刷巨星的殞落。
柯達與柯尼卡做全球行銷策略聯盟
世界著名的影像設備公司Kodak與Konica,在面臨數位化而停止底片生產市場的命運,朝向數位影像科技發展方向。Kodak原與日本Ricoh理光公司過從甚密,卻因Ricoh和海德堡公司合作打開新的行銷管道,所以柯達便懸了下來。另一方面Konica和歐洲Océ公司互通數位產品有無,Océ的黑白及大型高速列印長處,Konica的彩色bizhub C700、C800系列,對於Océ單張紙C900停產有市場互補效果,無奈Océ被日本Canon買下之後,Konica也只有尋找Kodak合作,除了歐洲、美國市場由Kodak主導,Konica則在日本及部份亞洲、澳洲市場,而Kodak也會利用Konica的噴墨頭科技,Konica也代Kodak行銷Nexpress,形成新的技術及市場互補功效的策略聯盟,以因應強者愈強的時代趨勢。
富士軟片集團 成功轉型
面對數位科技的衝擊,自2000年之後,感光軟片使用量全面衰退,並且到完全停產廠家佔多數。在這一波轉型數位化科技的浪潮中,富士軟片公司在2010年4月1日至2011年3月31日,全年度營業將達257.47億美元,利潤率為19.54億美元,比前一個年度有一倍以上的增長。在資訊領域事業銷售成長3%、印刷系統銷售保持穩定、大尺寸UV噴墨上升、文件處理增長6.3%營業額,與富士軟片在新興國家的市場開展獲得成功有關,而在業績小幅成長下,利潤呈現倍數成長,乃得利於成功的成本控制。
2011年全印展 11月中上海展出
每3年一次的第三屆All in Print中國國際全印展於2008年秋天展出,展出面積有6.9萬平方米,並有4.3萬名來自海內外的專業觀眾前來。在歷經08與09年的世界不景氣衝擊下,中國仍保持相當正面的經濟發展,印刷及包裝也都有8~10%的成長,2009年中國總用紙量達8,566萬噸,成為世界最大的用紙國度,而印刷總產值居世界第二位,2011年中國經濟有更好的發展。因此,All in Print 2011第四屆中國國際全印展,將於2011年11月14~17日假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展出,預計有東1~7號館,總展出面積為10萬平方米,規劃有印前、CTP專區、印墨專區、直郵專區、媒材專區、綠色印刷專區、環保印刷專區、數據和標籤印刷專區、特種紙專區。
中國全印展於4月11日第二屆東莞廣印展之際,假東莞厚街嘉華大飯店舉行國際媒體發表會,由中國印刷協會武文祥名譽理事長報告,發表2011上海全印展的進度,全印展在去年英國IPEX伯明罕印刷展、台灣TIGAX 10、巴西國際印刷展,及中國五、六個國內的大印刷展做廣泛性的推廣工作,參展廠家有上海電氣集團、北人集團、大族冠華、多元電氣、河南新機、江蘇昌昇、華光精工、濰坊永成等平印機,包裝有上海耀科、浙江藍寶、盛鼎集團、勝利偉業、天津長榮、浙江國威、國望、瑞安豪盛、溫州正博、溫州三鑫等相關包裝設備廠參加。在數位列印設備有柯達、HP惠普、富士軟片、富士Xerox全錄、佳能Canon、奧西Océ、柯尼卡美樂達,而中國的方正集團、豹馳、樂凱二膠、浙江康爾達、杭州科雷、杭州萬德、成都新圖等CTP電腦直接印版展出。每家都表示很期待參展,並有80%的參展廠商希望能增加展出面積,相信展覽會將有更加充實的內容呈現。
接著由承辦單位中國印刷科技研究所陳彥所長,介紹2011年全印展的重要主題論壇,其中有已經舉辦多屆的中國印刷論壇、數碼印刷在中國技術高峰論壇,各廠家所辦的各種研討會有三、四十場,此外,研究所為客戶的活動及新聞報導有不少媒體,包括三本雜誌、網站及各種媒體等發佈管道做各種宣傳推廣。德國杜賽道夫展覽公司DRUPA展覽項目馬達烈經理、杜賽道夫中國展覽公司馮培喜總裁,也為全印展做發表。並有很多的媒體參與,大會也盼望有更多的參展廠商及參觀者前來,台灣區印刷工業公會呂進發理事長、陳江水總幹事也參與這個發表會,並將帶領一些重要的印刷機器、材料廠家參加All in Print 2011第四屆中國全印展在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