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人雜誌創刊35年200期的巨大影響力將持續到未來
3月8日本刊假台北福華大飯店舉辦「印刷人雜誌創刊35週年暨第兩百期出刊」紀念典禮,分別有台灣印刷界各學術單位重要人物代表幾乎全員到齊,海外同業專程前來祝賀,加上印刷人雜誌讀者、台北國際印刷機材展廠商代表等共有一百四十多位前來參與,加上各界先進們送來上百的花籃、鮮花盆、蘭花等,不僅爭奇鬥豔更增添許多的溫馨,滿場的花香更流露著感激的氣氛,印刷人雜誌感謝讀者、撰稿人和廣告商們的支持,印刷界則感謝印刷人雜誌的努力和貢獻。
35年前與家兄吉雄董事長倆,基於本身在印刷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途徑上,只有日文或英文的書籍和雜誌,方能求取新知和專業知識,為此,興起運用廣告客戶的廣告費收入,支援本地雜誌發行的動機,創立前5年以季刊方式出刊,之後改為雙月刊,歷經35年發行第兩百期印刷人雜誌。在典禮上印刷人雜誌的發刊,忠實描繪出自1976年以來整個印刷技術和市場的巨大轉變,印刷雜誌領先印刷科技的報導、印刷產業發展立論、優秀廠商的專訪以及廠商園地,受到每一位上台貴賓的稱許。這是本刊一直本著公平、公正、公開和信實的立場在撰寫內容,或許報導內容無法面面俱到卻是詳實無慮,才不會造成讀者依本刊報導購買新設備之後,發現相差太多的狀況。最有名的案例是發生在25年前(1986年),當時有五、六家印前公司及三家印刷廠,投入電腦科技的這場豪賭投資,本社帶領日本電腦組頁系統參訪團,在參訪日本現場操作後,才發現效率比預估相差不只十倍,有不少事先引進的廠家因此關門倒閉,這是一次慘痛的教訓。接下來在1986年開展的TIGAX印刷機材展,見證了四色、六色機和DTP、CTP到今天數位列印機器的多元發展,海外各大展會的訪問團、現場採訪,到海外展會參展,各種研討會、論壇的紀錄,在在都充實了展會及印刷人雜誌內容,使國內印刷業有指引的明燈。
印刷人雜誌不僅是印刷業界的雜誌,更是印刷機材和相關業界的雜誌,不僅僅是台灣印刷界的雜誌更是海外台商的雜誌,此外在香港、中國、馬來、新加坡、印尼等地區都有固定讀者。香港印藝學會陳培基主席就是長年讀者,在經營管理、技術發展上,印刷人雜誌是很重要的參考資訊,至今李興才教授每一期印刷人都要看,連北京新聞出版總局王仿子前副局長,雖然高齡九十五歲仍然是本刊長年的忠實讀者,而很多與會者無不對於本刊的內容一直保持在時代尖端十分欽佩,這是十分值得欣幸的事,也必須得到大家的支持,全力以赴永久服務下去。
印刷人雜誌的最大支柱力量,來自興台彩色印刷公司長年無怨無悔的支持,但這並非長久之策,印刷人雜誌的經營應回歸到廣告及販售雜誌兩方面的收入,廣告的收入要能創造績效,而眾多的讀者群若能再增加訂戶量,才是印刷人雜誌能更發揮永續經營的最大助力。
追求速度、堅持品質、忠於所託
訪飛訊林平湧老闆 談元茂服務在飛訊

位於桃園地區以「救火隊」著稱的飛訊快印店,老闆林平湧先生本著「速度、品質、忠於所託、熱誠服務」為經營理念,讓許多在遇有急件的機關或學校,總在第一時間上想到飛訊快印,而林老闆也總是不負所託的完成交件,讓客戶感動、讚譽有加,因此,一試成主顧。林先生在接受訪問時,相當健談並樂於分享,飛訊如何在桃園地區打出一片天,希望可以與同業互相激勵。
林先生說:二十年前成立飛訊初期,以打字、影印及代工為主,當時的生意很好需每天加班,但每月結算支付打字小姐薪資後,所剩無幾根本沒賺錢。所幸當時有好朋友教他從事快速印刷,不僅教他技術,還教他購買設備及經營理念,就此,一路走來在穩定中成長,他非常感謝這位貴人相助。
談到「速度」,林先生告訴我們,在桃園地區有一所小學,曾為一場周六的活動趕印200份請柬,學校在星期五與原本合作的廣告公司洽商,對方說扣除周六、周日後,須有三個工作天才能交貨,算算時間根本來不及寄送,因此,學校緊急與飛訊洽商,林先生給予的答覆是:星期一上午定稿,下午三點印好交貨,學校主任、校長聽了幾乎不敢相信,但也只有抱著姑且一試的態度,將印件交付給飛訊印製。當林先生如期的將請柬送到學校時,主任、校長都感動不已,從此,學校如有需要印製的生意全都交付飛訊承印,而林先生也感恩圖報,遇有學生公益活動的印件則免費捐印,並適時捐助弱勢學童的營養午餐。林先生說談到「速度與品質」,不得不歸功於元茂公司所提供的印刷及印後加工數位設備,在少量多樣和急件印製方面,有如“如虎添翼 ”一般應用自如。他認為在這印刷微利的時代,必須靠設備賺錢,尤其新機種、速度快效率高,才能隨時掌握時間準時交件,因此,速度的背後是有高品質的機器。對於元茂的服務林老闆也相當稱讚,他說:元茂公司的上下每位成員,不會對客戶有大小眼之分,最重要是以誠信待人,不會在賣機器時一種態度,售後服務又是另一種態度。一旦機器有問題,便能快速維修、親切服務,可說是優質的後勤支援團隊。尤其在趕印快件時更顯得重要,否則當機器停擺時,失去的不僅僅是生意更是「信用」。
林先生感覺與元茂間的互動有如「亦商亦友」的關係,元茂會隨時提供新資訊給他參考,每當有需要時便會想起元茂,並在兩年一次的TIGAX台北國際印刷展中,到各廠家不同品牌設備中詳加分析比較,最後卻仍選擇元茂的產品,因為在會場中,他看到了元茂的專業及熱誠,招待、解說人員總是不管客戶買不買的熱心服務。他認為二年一次的印刷展,對從事印刷的人員來說是另一種進修,從中得到不少最先進的資訊。總之,林老闆認為向元茂購買設備可以放心,因為配合度高、合作愉快、品質優、價格合理、服務快,尤其數位能力支援等。所以飛訊所有設備都來自元茂。
目前飛訊正使用的設備計有:RISO數位快印機RZ970、RP3700×2、雙色數位快印機M770、數位印刷機HC5500、C6501、1051、iR7095。Horizon 印後加工機系列-高速膠裝機BQ460、壓線機CRS-36、微電腦油壓裁紙機APC-T61、檢集裝釘機HAC-120×2、SPF-9、高速摺紙機PF-P310、MAX電動釘書機EH-100、奈米活氧清淨機×2。依照大中小印量選擇適當的設備,讓成本、速度及品質獲得最有效益的展現。尤其數位化的印後加工設備,能在極短的時間內,依需要的書冊尺寸自動調整到正確的作業定位,大幅改善了因尺寸變化所需花費的架機時間,相對的降低了印後加工的成本,也因設備快速與穩定提升印刷書冊一致性的精美品質。採訪近尾聲時,林老闆語重心長的說:快印店與客戶以及設備供應商等,是水幫魚、魚幫水的生命共同體,彼此要互相珍惜與感恩。飛訊快印電話: 03-3760385 元茂國際企業總公司電話: 02-25312323

深耕台灣 十年共榮
Canon在台十週年慶祝活動

台灣Canon特別舉辦「深耕台灣十年共榮」活動記者會,慶祝在台設立Canon分公司正式邁入第十個年頭!會中邀請副總統蕭萬長先生蒞臨、Canon亞洲營銷集團總裁小澤秀樹(Hideki Ozawa)、香港總裁小林一忠(Katsutada Kobayashi)以及台灣分公司總裁鎌田篤(Atsushi Kamata)共同見證這個歷史性的時刻。為感謝各界長期的支持並回饋消費者及愛用者,還特別規劃「Canon ImageFest 影像嘉年華」活動,規劃八大主題展區展出各種最新、最先進的影像技術與產品,並展示遠從日本總部空運來台十多款Canon歷史紀念機種,包括1934年Canon第一台35mm焦平面快門照相機〝KWANON〞,除了讓民眾親身體驗Canon影像產品外,會場內還設計許多有趣又好玩的闖關活動。記者會上,蕭萬長副總統、Canon亞洲營銷集團總裁小澤秀樹、香港總裁小林一忠與台灣分公司總裁鎌田篤一同高舉台灣造型的榮耀之光,啟動Canon閃耀十年儀式,象徵Canon所有夥伴共同攜手推動Canon在台的黃金十年,同時也藉此共同宣示台灣Canon要在台灣永續發展的決心!
Canon追求業績再突破、持續貫徹「共生」企業理念、肩負企業社會責任,在台成立分公司這十年來,除了致力於提供優質產品與服務,更不斷投入資源於社會公益及環境保育活動。連續二年號召企業員工與經銷夥伴進行「Earth Hour關燈一小時」活動,推廣植樹節種樹及墨水匣回收,積極落實環保愛地球的綠行動。關懷弱勢兒童、探訪育幼院、贊助世界展望會等多項公益活動,將愛與溫暖傳遞給大家,更於去年底正式成立企業志工,積極鼓勵員工參與志工活動,將企業理念「共生」的概念發揮到極致。亞洲營銷集團總裁小澤秀樹表示:「Canon在台灣經過十年的努力,除了營業額年年皆有突破之外,同時也在台灣建立起非常強的品牌魅力,在亞洲地區中在台灣的表現相當亮眼」。小澤秀樹總裁則期望今年Canon在台灣能持續提升品牌形象與產品好感度,讓Canon的成績一年比一年更好。台灣分公司總裁鎌田篤表示:「感謝各界對Canon的支持,2011年Canon將再接再厲,持續挑戰20%的業績成長率,目標要突破60億台幣之營業額。」除了業績要挑戰更高目標之外,也將持續發揮「共生」(Kyosei)的企業理念,更積極投入台灣社會公益與環境永續發展行動,負擔起更多的企業社會公民責任。
4月8-10日「Canon ImageFest影像嘉年華」規劃了「旅遊寫真超體驗」、「望遠鏡頭觀景台」、「最佳導演養成班」、「創意啪客小學堂」、「叢林歷險即拍即印」、「專業設計創作坊」、「商務互動科技館」、「時尚攝影伸展台」等八個各具特色的展示特區,邀請全民共享Canon十週年喜悅,會場除展示Canon歷史紀念機種與最新技術與產品,並設有闖關遊戲拿大獎,讓參觀民眾了解Canon在影像輸入與輸出的整體技術能力之外,更有機會獲得數位相機、印表機等熱銷產品!

愛克發Jeti 3324 Solvent RTR噴墨機
首次於台灣國際廣告資材暨LED應用展展出

台灣愛克發吉華(Agfa)於台灣國際廣告資材暨LED應用展世貿一館A628攤位,展出Jeti 1224 UV平台噴墨印刷機、Jeti 3324 Solvent RTR與Anapurna Mw三款噴墨設備,首次在國內公開展Jeti 3324機種,並以動態展示方式呈現噴墨設備的特性與優勢。
Agfa UV乾燥噴墨設備除了空氣和水之外,無論是紙張、塑化材、金屬、木材、磁磚、薄膜及壁紙等各式硬材或軟材皆可噴印。Jeti 3324機型可應用於雙面精準對位的大型背光招牌噴印,以600dpi的高速模式噴印大型四色影像,每小時達700才的產能,在產能與品質上都有不錯的表現。
Anapurna M系列噴墨設備,是全球網印業者詢問度與購買率最高的產品,適合室內裝潢或室外應用,現場展示的Mw機種具有白墨功能,可設定先噴或後噴、局部或全面,適印於硬材或捲對捲的軟材。
Jeti 1224 UV HDC(高解析)噴墨設備,在色域空間及產能方面皆領先於同等級之噴墨設備,銳利的高畫質展現不僅達到相片品質,更是具備高產能的工業級平台設備,專為三班制生產所設計,機器結構堅固耐用,可精準控制墨滴位置,打底白墨與後處理白墨的功能,可協助創意提升,讓業者同時在產能與獲利方面升級。
台灣愛克發吉華總經理林殿振強調,UV噴墨的應用領域相當廣泛,不僅是廣告大圖、建築與室內設計,今有更多的製造業者想引進UV噴墨技術,取代傳統網印或凹版印刷方式,以滿足少量多樣的產品需求。

江蘇恒華傳媒有限公司
訂購兩台Compacta和四台利必達印刷機

高寶在廣東東莞舉辦的第二屆中國(廣東)國際印刷技術展覽會上簽下大訂單
高寶中國公司於廣東東莞國際印刷技術展覽會的第一天,與江蘇鎮江的恒順集團子公司江蘇恒華傳媒公司簽訂兩台Compacta商業捲筒紙膠印機和四台利必達平版印刷機,採購總額高達千萬歐元。
恒順集團的母公司「恒順醋業」成立於1840年,擁有與高寶幾近相同的悠久歷史。恒順醋業是中國最大的精製醋生產廠家之一,產品遠銷歐洲各地。1999年成為上市公司,長期堅持多種經營策略是恒順集團快速發展的關鍵所在。由總裁蔡亭照領導的恒華彩印,最初僅是母公司醋產品的包裝印刷廠,但憑藉蔡先生的旺盛精力和高瞻遠矚,成功轉型為一家高品質包裝產品的骨幹生產商和全球供應商。近幾年,高寶已提供了一台B1幅面的利必達105和一台利必達162a,為該公司的成功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現在,恒順集團正透過由蔡亭照先生領導,新成立的子公司恒華傳媒有限公司進入商業印刷市場。蔡先生及其專案團隊經過詳盡的篩選,深入考察亞洲、美國和歐洲的印刷機製造廠和印刷廠,最終選擇高寶作為其設備提供商。計劃將於明年春天投入使用的兩台商業捲筒紙膠印機,配有四個雙面印刷色組、高寶紙卷架、高寶喂紙單元(能夠完美地處理敏感承印物)、集成有後燃器的乾燥裝置、自動化程度非常高的F3折頁機和新一代的控制台技術。平版印刷機包括四色、五色和六色機型。新購的印刷機主要用於雜誌印刷。高寶希望能以最先進的單張紙和捲筒紙印刷機,幫助蔡先生及其團隊實現使江蘇的商業印刷生產達到國際標準的宏偉目標。

北市印刷商業公會慶成立65週年紀念會
台灣光復後一年(1946年)成立的台北市印刷商業同業公會,至今已有65個年頭,更是台灣區印刷工業同業公會成立的輔導母體公會,元月16日假台北市水門邊的長安西路新上享餐廳即以前的馬來西亞餐廳,舉辦民國百年、台北市印刷公會65週年慶祝典禮,台北市印刷公會擁有六百多家會員廠商,各家廠商以認桌方式席開五十多桌,展現上下齊心的團結力量,可說是各大印刷團體之冠,大會之前先由陸兆友理事長主持印刷七團體的常務理監事聯誼會,齊聚其他六個印刷團體幹部於一堂。
晚上六時半舉行慶祝典禮,他除感謝各方的祝福,也希望同業能努力走出新未來,陸理事長除了擅長國台語之外,更精通奧語和上海話,在他領導下參與不少海外交流,尤其是中國、香港、澳門等地的活動,展現城市外交。大會也請來二度上任的台北市郝龍斌市長之重量級貴賓,他十分感謝印刷同業的支持,更希望印刷產業能研發提升競爭力,迎接ECFA所帶來的環境變化挑戰。而且在未來有關環保、節能減碳的議題也會日趨嚴峻,印刷同業更要面臨因應,朝向更有文化創意方面去發展,使印刷更能加值。工業局第三組瞿大陸副組長也上台致詞,工業局是為產業服務的單位,在ECFA簽定下更希望產業升級,才有更大發展和獲利機會,而如何在市場上找出機會,一些研發工作不可少,政府會提供研發的獎助方案,不只工業局、印刷技術研究中心也是一個重要的窗口。台北市議員郭昭巖、應曉薇、陳四郎、陳玉梅等人也都上台祝詞,在頒發獎狀給服務多屆的理事,由陸理事長主持,而陸理事長的獎狀由姚坤前理事長上台頒發,姚前理事長因摔傷身體大不如前,卻也熱心出席,包括姚孟漢前理事長夫人也到場。典禮在陸理事長、貴賓上台用軍刀切下紀念北市公會慶祝65週年大蛋糕後,才開始用餐聚會並享節目,場面熱情而盛大。

葉裕彬先生獲香港印刷傑出成就大獎
香港印刷業商會永遠名譽會長葉裕彬先生,於2010年12月6日獲頒「香港2010傑出成就大獎─印刷業」,這是一項終身服務的殊榮,獎勵他長久以來對印刷業、印刷業商會及香港公共事務的服務和貢獻。現年八十多歲的葉裕彬先生,於五十多年前投身印刷業、創辦青塔印務公司,加入香港印刷業商會四十多年,在會長任內爭取到第三屆世界印刷會議於1985年在香港舉行,並參加多屆世界印刷會議。此外,還擔任香港改十進制委員及主任委員(1983~91)、印刷工業訓練委員會主席(1989~97)、北京印刷博物館籌建香港辦公室副主任委員、台灣區印刷公會、中華印刷科技學會等機構顧問。葉裕彬先生也出席於由本刊主辦的每一屆TIGAX展會,與台灣各界印刷的友誼極深。1985年台灣印刷界前往香港參加第三屆世界印刷會議時,由葉老牽線與中國代表團王益團長及多位代表包括王仿子、沈海祥等多人,有了第一次接觸,爾後於1993年印度新德里舉開第五屆世界印刷會議,由葉老及香港同業出面舉行晚宴,接待台灣及中國代表餐敘,對早期的兩岸印刷業交流做出貢獻。
葉先生的事業有兒子葉偉慈先生接手,他曾擔任香港印藝學會主席,對香港印刷業頗多貢獻。葉名譽會長子孫滿堂、家庭和樂,常至世界各地遊山玩水,保持著赤子之心、好學不服老,長期為香港印刷商會出錢、出力,樂觀進取是葉老長年來奉行不渝的做人和處事原則,因此沒有老態,相信印刷界很少有這樣高壽前輩,仍如此努力奉獻一己之力的。

香港鴻興印刷 任昌洪先生辭世
在中國百強印刷企業中,產值一直保持在五名內的鴻興印刷集團,由廣東鶴山出身的任昌洪先生所創辦。1940年至香港小印刷廠習技藝謀生,憑著努力及聰明才華在工作不久後就升任廠長職務,1950年以2,000元港幣創立鴻興印務公司,白天招攬業務、晚上才自己動手以租賃來的印刷機印製,每天工作20小時。創業初期的經營並不順遂,歷經兩年的努力仍處虧本狀態,後來漸漸興旺起來,1985年在香港島的鬧市中環設立印刷公司,並且進入平版印刷,在香港印刷業以包裝材料外銷上做努力,並回家鄉設立印刷工廠,僱用兩萬多名員工,1992年鴻興印刷股票上市,是非常有成就的印刷企業。為人十分謙虛低調,沒有大企業家架子的任昌洪先生,平日對社會佈施、家鄉教育、醫療機構出錢出力,自奉甚儉是任老的美德,2001年榮獲香港傑出印刷企業家獎。

日本東北地震海嘯 小森會長馳函感念
3月11日下午,發生在日本本州島東北面宮城縣外海的世界史上第四大強震,帶給日本國家和人民們前所未有的巨大衝擊。
在地震後引發的強烈海嘯,巨浪高達十七、八米高,十米高的防波堤就如摧枯拉朽的全部倒伏,海嘯的巨大浪濤威力有如橫掃千軍般的直往內陸城鎮、港灣、房舍、田園等吞噬,造成兩萬人以上的人口失蹤,死亡人數也上看萬人。而災難並未在這個節骨眼上止息,接踵而來的是福島第一發電廠及第二號發電廠機組,都因停電且無備用電力保持發電下,產生氫爆、燃料棒熔毀,且使用過的燃料棒存放水池也發生問題,持續一個多月,很多幅射物質飄向世界各地加上海水受到汙染,一些重質量放射性物質在海域上散佈,對生態環境造成更大浩劫。
東方最大印刷機械製造的小森印刷機公司,因位於茨城縣筑波科學工業園區,距地震受災區較近,小森善治會長接到世界許多用戶、代理商及相關人士的慰問函件,因此特別於地震發生後第10天,由台灣小森股份有限公司發出一份小森善治會長的感謝及狀況掌控函件,首先小森會長感謝全球用戶同業的關心和慰問,也因為大家給予的溫暖而大大緩和情緒,對於此次天災帶給大家的擔心和困惑表示誠摯的歉意。對於一直擴大的災情報告,傷亡及失蹤人口快速增加,物質和救援災區民眾在飢寒中度日也使人心痛。
小森公司在地震發生後,即動員人力、設備及材料、零件,馳赴災區未受到地震侵襲的用戶,進行搶修及復原工作,(數年前日本東北發生的地震傷害,小森公司也曾執行即時復原工作),小森在震災後即進行全面設備的安全檢修工作,在茨城縣筑波工廠和山形縣的山形工廠,雖沒有任何故障及損害發生,但因東北一些零件供應衛星工廠受損,將會耽延兩處工廠的生產運作,而積極思考因應對策。兩所生產工廠雖在核電事故撤退距離之外,但大家仍擔心核輻射汙染問題,目前情況也正逐步明朗之中,帶給訂戶和用戶的不便,希望大家包涵、諒解。小森會長代表公司及全體員工表達最深切的謝意。

馬克吐溫自傳 百年後才發表
與印刷界出版有很深淵源的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Mark Twain),對於自己所撰寫的自傳非常的保密,要求在逝世百年之後才能發表,這可能考慮他在自傳中所記錄及描述的某些人物,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所以在2010年11月12日才出版他的首冊自傳,也因為他的著作十分受到世人歡迎,在一個世紀之後出版仍然暢銷,同時包括他所寫的樂曲也一樣受歡迎。
馬克吐溫生長在美國南部密西西比州,也和密西西比河上輪槳式汽船結下深厚緣份,一位作品雋永的偉大作家,才敢說死後一百年才能發表自傳,若時空思考不對,漫說百年,二、三十年後世人恐怕早已忘記他的存在,出版的自傳可能被拿去包東西吧!反過來說,馬克吐溫也是所託有人,在百年之後仍能依囑來發表他的自傳公諸於世。

海德堡中國青浦廠第一千部印刷機出廠
2010年11月份,海德堡印刷機械公司上海青浦工廠組裝第一千台張葉平印機,這部CD-102四色平印機由江西瑞金彩印廠購置,交機儀式由海德堡印刷設備(上海)有限公司朱開林董事長主持,海德堡大中國首席執行長蔡連成也參與這場盛會。江西瑞金彩印公司自2004年購入青浦廠生產的平印機後、06年再度購入第二台、2010年又因業務需求向海德堡購入CD-102四色機,給穩步上升業績增添更大產能。
海德堡青浦工廠成立六年多,最早由速達折紙機、寶拉裁紙機、SM72等設備生產,後來更及於大尺寸CD-102機器的生產。為了合乎中國市場需求,海德堡青浦廠也做了配件上的調整,在價格更俱有競爭力。而海德堡青浦廠也注重品質的保證和原廠保有相同水平的檢測和要求,同時做好培訓工作以及售後服務,使客戶的生產能達到最高的效益。

海德堡與理光 發展全球數位戰略
2011年4月7~9日海德堡印刷機公司與世界著名光學及數位設備製造理光Ricoh公司,在德國杜賽道夫市舉辦數位媒體展,這是世界首次傳統平印科技和數位列印科技強強聯手,結合海德堡印後裁切、折紙、裝訂系統的展示,理光有C-901高速單張紙彩色列印設備、海德堡Prinect在網際網路下聯合作業,使用海德堡最安定Anicolor無墨鍵張葉平印機做聯合生產表演。
理光公司CEO近藤史朗希望理光數位印刷能滿足印刷行業做生產轉變及市場轉型需求,並且再擴大數位列印解決方案做最貼心服務。海德堡做為世界最大、最先進印刷及全流程設備製造及供應商,俱有全球行銷和知名度,施海爾Schreier總裁對理光的產品及研發十分欣賞,希望海德堡Anicolor印刷機及數位控制設備,加上完整的印前、印刷到印後加工設備,與理光數位列印設備相互搭配。
這個合作案的背景,相信與海德堡以前董事會成員,曾經有IBM高階主管轉任有關,因為理光公司在影印機製造佔全球三分之一比例,而且更成功的在數位相機、光電設備製造上取得領導的優勢,最重要是除了A3小尺寸黑白及彩色列印設備之外,Ricoh公司和IBM雷射列印設備部門,成立一家Info Trend的捲對捲高速列印設備公司,起初只有電子色粉成像Info Print 400型,而IPEX 10更推出Info Print 500型高速噴墨列印設備,這可與海德堡產品線、銷售網產生極佳的互補關係,相信也是促成這次結盟的因素之一。而有見於曼羅蘭與Océ奧西公司也結成行銷及產品互補的策略聯盟,而奧西又成為日本佳能Canon公司旗下公司,兩家日本大型數位影像產品公司,希望在印刷數位市場上與德國百年老廠結盟,不只互別苗頭較勁味道很濃,其項莊舞劍志在沛公是誰也呼之欲出,相信日本最大軟片廠是他們想在印刷行業憾動的目標。

富士軟片Torelief 數位及底片柔性版材
富士軟片Torelief感光性樹脂版材,現在有新的數位成像在版材黑色熱感成像層上,不必使用底片,而且可忠實記錄200線1%的網點,一般175線製版很容易達成的。另外一方面傳統使用底片,以UV紫外光曝光的Torelief版材也有生產。而兩者都可用於凸版印刷及柔版印刷。有溶劑顯影及水顯影兩種,水顯影對環境更為友善。而細分項目有25種數位及底片曝光版材可供選擇使用。
Torelief樹脂版有優秀上墨機能,有安定長久的耐印量,可以印出美好版調及色塊的印刷品,加上尺寸安定性佳套印很容易。有數位版DWF 95 DTN供精細印紋。DWF 95 D II N表面霧化加工可使網點及滿版兩面平衡完成理想的印刷效果。對粗化印刷紙面DWF 95 BS/70BS兩種,約在30°Share硬度有很好著墨及操作性。背板有聚脂及鋼材兩種供選擇。http://ffgs.fujifilm.co.jp。

瑞士Daetwyler 雷射凹版雕版系統
傳統機械鑽石刀凹版雕刻機問世三十多年,而免接觸雷射熱灼雕刻機是由Daetwyler公司研發出來,這家公司在鑽石雕版系統上也有很長的時間。
DLS(Direct Laser System)有高生產效率以及更高品質,以Laserstar每秒可完成7萬個熱灼墨穴,使用Zincstar的鋅質版材,如果使用雙頭更高達14萬個雕刻墨穴/秒。加上無接觸方式的熱灼氣化成像,俱更高的生產品質及效益,對雕刻面起伏也較容易因應。雕刻墨穴可以控制在15µ以內深度,不用太深的錐狀孔型,用墨較均勻也不易留下殘墨,同時對內聚力大的水性墨較佳,設備耐久、高精度是瑞士產品特色。MDC Max Daetwyler AG網址www. Daetwyler.com。

曼羅蘭機械手臂APL系統獲印刷創新獎
2010年Print Stars印刷之星工業創新獎慶祝會在德國司徒加特舉行,曼羅蘭的輪轉機Automatic Plate Loading裝置,因為能大幅提高印報機、商用輪轉機印版更換率,大幅度提高印刷效率,同時減少很多停機無效時間,因而獲得「印刷技術類的一等獎」。
今因分版印刷和少量多樣印刷的需求日漸流行,一部高效商用或印報輪轉平印機在停機後,如何在最短時間內能馬上更換好印版,進行下一個工件的印刷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一部商用輪轉機至少有8個工作人員同時做取下已印好的印版,在裝版架上放上待印的新印版的更換工作,這種大量的人力需求是不現實的,而一部多塔的印報機每座塔有16個印報單元, 5個印報塔就有80個印刷色組,不可能同時有那麼多人在機器上下前後處,做取下舊版放置新版動作,以因應同步伺服馬達驅動下,數十秒內同時更換印版的動作,因此可以同步更換印版的伺服馬達功能也發揮不了,等待操作人員上上下下去取版、裝版,成為阻止高速同步印版裝置的效益而形成一種浪費。
曼羅蘭在全世界十幾部輪轉平印機,裝置了150套全新機械手臂APL系統,使用庫卡機械人製造公司的四軸機械手臂,不只能夠吸附取出印刷完成、退出的印版,更會從待印的印版儲存庫取得待印的印版,放入印刷機自動裝版系統上的印版架上,使印版導入印版筒上去安裝,有的印報筒架一次裝4張、8張或12張等不同數量的待更換印版,供大型印報機做換版工作。
曼羅蘭的Automatic Plate Loading系統俱有以下優點:1.完全不用人手做舊版取出、新版的供版定位。2.所有印刷單元有幾十處更換印版,都可如同一個單元一樣同步完成退版、供版。3.把整部昂貴高生產效率的輪轉機的停機時間,降到如同一個單元一樣快。這個輔助供版無人化裝備,體現了效率和精準的工作配合,更成為短版印刷時代高效率生產的方法,也大幅降低人力的依賴以及人員上、下換置印版的體力消耗,而能專注印刷生產工作。

KBA張葉平印機房 射頻自動物流系統
KBA高寶印刷公司使用RFID射頻辨識及控制技術,加上物流搬運系統,完成張葉平印機房全自動化監管機制,從全自動堆紙、印刷成品的進入、生產及成品入庫管理等,全部使用中央控制系統,憑藉RFID射頻的Pile Tronic系統來做監管,從紙堆的倉儲及搬運,然後進入飛達以及成品的搬出、運走、入庫等管理。RFID系統不只在射頻部份可取到紙堆在塑膠棧腳上的RFID卡資料,相同的射頻系統也可以重寫RFID卡的資料,因為一個紙堆棧板上存放有不同種類、尺寸及張數的印紙,等印刷完了就是空棧板,上面所存放的物件變為零,等再放置新紙堆後又得重新寫入新紙堆的內容才能符合。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印刷成品紙堆上,甚至於要包含不同印件名稱、台數等內容。
KBA Pile Tronic系統採用德國西門子Simatic RF 600系列的RFID感應系統,用來記錄棧板上承載的原料紙或待印的印紙資料,也可去除載明資料重寫內容物資訊。在控制進料及成品出庫是一個MIS資管系統,做一切資料的儲存和管理,使用Simatic RF-Manager系統做為MIS管理核心軟體,在每一塊棧板的站立腳內貼有一張可重複讀寫的RFID片。有了MIS系統管理加上RFID卡的作用,保證可以找到資料上所列管的材料,並且做「先進先出」的物料管理原則處理。若以人腦記憶不久後就忘得一乾二淨,往往會找不到紙堆存放位置,而KBA Pile Tronic系統可一目瞭然的列管倉儲庫中,有多少可以使用的紙張材料。Simatic RFID卡採用歐規為UHF超高頻865~868兆赫、美規為802~928兆赫的射頻。由於RFID卡可存放一千多個字母,因此紙張規格、數量、供應商到工作號碼等都可一併錄入做為資料,每一個紙堆棧板下裝有兩個相同資料的RFID卡,以防止在其中一個卡失效或遺失下,仍然可找到資料,這套Pile Tronic系統能正確快速的供應正確紙料,並保有供應紙料的秩序,同時也可做為印刷成品管理使用,自動化供應紙及成品倉儲體系大幅降低人力依賴,對印刷廠物流自動化、省力化發揮極大的作用。

  2011第二屆中國廣東印刷展創下內容和規模新紀元

每四年一度的德國杜賽道夫DRUPA德魯巴印刷機材展,若比擬為全世界印刷機材業界的奧運會,那麼中國每四年一次的China Print及Print China就是亞運會了!若將中國每年各地所舉行的印刷機材展加總起來,相信其展位和規模將達到世界總量的一半或很接近!然而是什麼力量讓中國的印刷傳媒、包裝及其他印刷應用等成長如此高速,同時帶動中國印刷及機材設備的需求,加上珠江三角洲的產業是以外向型發展,外銷物品佔中國四分之一以上,除了在包裝印刷之外,更有大量的書籍印刷和出版品外銷,同時以香港印刷商業為核心的印刷同業,將香港做為前店,在珠江三角洲各地廣設大規模的印刷生產基地廠,每年創造巨大的外銷金額。1978年中國印刷業年產值只有45億人民幣,2010年卻成長133倍之多,達到6,000億人民幣,因此,要支援全世界人口數最多,且中國印刷及包裝生產廠的發展每年都以9~12%複利成長,每年保有從國外進口尖端印刷設備3~40%的年成長,締造中國印刷機材的強勁需求。2008年全世界印刷、包裝設備產業,在金融海嘯之下哀鴻遍野,而中國卻有抗拒世界經濟衰退能力,加上在科技運用的落差之下,中國對傳統有版CTP印刷設備、有版的平印機、柔印機、凹印機、網印機及裝訂、製盒後加工設備等的強勁需求,讓世界各大印刷機器材料供應廠,不論有版的印刷、無版數位列印都爭相到中國,尤其南中國位在珠江三角洲的東莞,Print China廣印展有相當大的展位及精心的展品、宣傳及客戶資訊傳遞的安排, 2011的展出德國三大印刷機製造廠最高負責人、日本小森印刷機製造公司小森總裁也都親自到場督陣。4月8日有一整天的印刷論壇,不少海內外廠家參加發表重要的新產品和新概念發展,預先炒熱展前氣氛,並在當晚舉辦一場一千四、五百人的歡迎晚宴,一時冠蓋雲集盛況非常...

 

兩兆雙星可能逐步黯淡
台灣自稱是一個科技島,在六年前的全國工業發展會議上,政府一直在推動兩兆雙星的產業,也就是半導體及光電產品生產,希望兩種極為重要俱有世界性標竿的產業能發生群聚的效應,帶動電子及相關產業以及電視、視訊產品的發展。事實上從半導體、光電產品的發展策略中,政府長時間用二分法稱為「尖端科技」及「傳統產業」來看待新舊業別產業的分類及輔導政策,造成尖端科技二十年以上免稅保護,要土地、要人才培訓、要電力、要道路,都急急如律令的加以快速協助交辦。但只要冠上「傳統產業」,不論多麼高科技程度的應用和生產,只要產品別是傳統方式能生產,如汽車、紡織、鋼鐵、機械、化學、陶瓷、印刷、3C產品等都沒有沾到好處,包括租稅、土地、融資等方面的政策優惠。所以我們也可以說這些明亮產業資優班的亮眼成績,是老師放棄或佔用放牛班資源所積累而來的,並不是他們有能耐在三、五年內自己站起來。四、五年前一陣子D Ram產業幾乎全軍覆沒,政府為了救D Ram記憶體產業,可說用盡辦法,甚至請出半導體界大老要主持合併及輔導事宜,可見政府所給予的關注程度,換成傳統產業也只有極少數有夠力的產業,才可能有這樣被呵護的待遇...

 
  印刷人雜誌創刊35週年感言

民國100年3月8日,印刷人雜誌社在台北福華飯店舉辦的創立35週年慶祝酒會,到場祝賀的貴賓超過百餘人,並且都是印刷學術和產業界的重量級大老們,身為這份產業媒體創辦的一份子,在此向與會貴賓們致上萬分的謝意,這場紀念酒會從籌辦到活動當天,足足有三個月以上的時間,是由本公司年青一輩的同仁們努力籌備。
回想35年前,當年構思發行這份媒體時的真正目的,並不是靠〝它〞賺錢,只是想把自己從國外斬獲的新知,介紹給我們的印刷產業,並以此當為業界的溝通橋梁,創刊初期是以「季刊」方式發行,當時在成本考量上只考慮到印製成本,撰稿部份則全部由自己來寫,所以廣告費是以用來養印製成本的想法,業務承辦方面則由當時投資停辦的〝郵購雜誌〞同仁來接辦,歷經5年後改為「雙月刊」方式。因此,有了這本專業的印刷媒體後,逐漸地發展組團出國參觀考察,當時日本的印刷器材也正在蓬勃發展,就此真正的帶給業界人士不少收獲,至今仍有許多人津津樂道 ...

兩印刷學會合辦中部知性感性印刷之旅
台灣印刷能量大多聚集在台北市、新北市兩地,佔了65%以上活動,這也是政治、經濟、文化機構及活動集中使然,包括台灣區印刷公會、中國印刷科技學會、中華印刷學會、台北市印刷公會及印研中心,七團體中就有五個集中在台北盆地,若把省聯合會在原台北縣(今為新北市)及基隆、桃園、新竹印刷能量計入,北部印刷生產接近佔70%。平日印刷講座、研討會、論文發表及參訪活動、發表會,也大多集中在台灣北部。
中國印刷學會在99年初,就有一次竹南之旅,包括血糖等綜合測試、電子廠、印刷廠的參訪活動。在民國100年元月份同樣在寒冷氣候下,朝往中部作參訪活動,具有取暖及取經之意,由於本刊陳發行人為中部出身,熟稔中部印刷相關同業及經營、生產特色,因此特為安排三處參訪地點,後來李理事長希望加入有悠久歷史的印刷人雜誌母體企業─興台彩色印刷公司,形成一天緊湊的中部印刷同業知識性的參訪之旅,由於參訪對象較具吸引力,所以登記人數破表,達到80人之多,除了10多位自行開車前往外,一共74人搭兩部遊覽車南下,上午8時20分由台北南下台中...

 
 

日本東北地震海嘯下的省思
3月11日驚聞日本東北大地震,心頭一震「1995年阪神大地震」再度來臨嗎?結果卻是發生十倍以上更嚴重的9.0強震,趕緊撥電話至宮城縣的客戶辦公室,線路卻因斷線無法接通。記得1995年阪神大地震時,住在神戶新長田鳥元春的三伯父家全被摧毀!1999年台灣中部車籠埔也發生世紀大地震「921大地震」,車籠埔是我從小常去遊玩有如自家山林的地方,當時擔任台中扶輪社社長,帶領參訪IGAS 99團員們下榻在日本新瀉縣山裡的旅館,清晨5點多起身打開電視得知家中受強震侵襲,急忙聯繫家人得知平安無事後心情才踏實許多!回台後用了很多心思和時間記錄「921大地震的災情」,無非是年少時,1935年家父剛入報社遇到墩仔腳大地震,他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留下災情給30年後一小震、60年後一大震的借鑑,在未來地殼能量累積下,這樣週期就會有大事發生了!果然在死亡三千多人的墩仔腳大地震的64年後,又發生死亡二千四百多人的921大地震,至今又過了12年距30年小周期也不多!倘若台灣的地層板塊每年有15公分的移動累積量,那麼東勢土牛在大甲溪河床斷層錯動下,產生一個9米高的新瀑布,以此推算正如15cm×60年=900cm的高度,但這並不正確,只是一般地表能受的錯動壓力在6~9米,大致上是對的。中興大學張豐吉教授的三張照片,顯示這大甲溪9米瀑布經沖刷至今已沒有任何落差痕跡,經過12年的歲月自然地將傷痕全部蓋去 ...

原始森林對造氧及營林效益有限
現代人很重視「自然」保育,認為他會恆古不變,其實整個世界、宇宙時時都在變化,在演進之中產生另一種「平衡」,而下一步可能又有新的變化和平衡產生,因而生生不息。現代人常有的一種迷思,認為用一張紙就要砍一棵樹去取得纖維來造紙,因此用紙就是破壞自然的元凶,使用電腦、電子閱讀器沒有自然材料的「實體」消耗比較「環保」,殊不知這裡有相當謬誤的誤區存在。
紙張纖維是可以再生使用,現在使用紙漿幾乎全盤來自人工造林的樹木,也同樣是可再生纖維而長久經營下去的。反倒是平均壽命只有18個月的電子書、四至五年的電腦,不只製造時所用有塑膠、玻璃、金屬等等材料,以及消耗更大量能源做半導體、光電屏幕。等到使用時,有人在電腦上看一份報紙,一個月付3.99美元看紐約時報,但光是下載所耗電力及網路費用加上等待時間,老早超出到外面買一份實體報紙的時間和費用!他們仍未注意到看印刷實體報紙的舒適程度和電腦屏幕「低」解析文字、影像的比較,有人說在三、四十歲之後,看電腦屏幕眼睛就很容易疲勞,也就想回來看紙張上的印刷媒材,也許這個循環會持續下去的,因為人是會老的 ...

 
 

HP數位印刷嘉年華發表會
在台北繁華街道上,難得有此文化園區的樹蔭、古老廠區的悠閒空間,主辦單位在戶外利用吹氣將布人形吹高五、六米,讓布人形迎風搖曳也別有創意。室內講台上佈置一面櫥櫃,上面呈列很多貼有HP WS印刷機所印出的數位印刷酒標,在礦泉水上面使用編號收縮膜印製抽獎號碼,這只有數位印刷才可免用號碼機即可印刷出來,講台上張貼不少HP的噴列海報、一座D Board切割的沙發椅及數把D Board塹製而成的噴墨裝潢椅子,打造出獨特的居家設計風格,並滿足居家裝潢市場的「個性化」與「環保」兩大趨勢..

 
 

中國印刷企業做大後體質是否做好呢?
中國印刷企業總產值,在公元2000年時只有1,600多億人民幣,到2009年已逼近5,000億人民幣,平均年成長率超過10%以上。所以中國很多企業非常相信「數大便是好」的迷思,認為「做大、做強」是企業應走的一條路,因為大才好做事、才有能量,做強成為很富有競爭力,企業很堅壯。但由世界生物演化歷史來看,動物中的恐龍的確是很大很強壯,而且天敵很少,別的動物都打不過恐龍,但世界上演化生存下來最久的動物、植物都不是最巨大,也不是最強而有利的,而是「打不死、清不完的蟑螂」,這一類體型不是很大,卻有很好的氣候及環境適應能力之生物,最能歷久不衰、在自然變化演進中找到生存的機會,恐龍因為身體龐大,所以必須有很多食物和豐厚的植物生長,才能養活恐龍族群,一旦小行星撞地球引發全世界進入冰封的世界,在環境丕變之下,最早活不下去而滅絕的是恐龍等巨大生物,因為找不到食物及劇烈天候不佳溫度下降下,恐龍就滅絕了!
台灣政府主管工業部門官員,在看到日本的凸版印刷及大日本印刷公司,不禁問台灣是不是有辦法培養像他們一樣,年營業額達到1.6兆日圓(185億美元)的印刷企業,不只有文化、傳播、包裝、工業、建材、紡織印刷之外,更在五十多年前涉入電視、電晶體、IC的光電、電子、半導體製程,一路走來兩家日本超大型印刷企業,所提供奈米光罩製程,是全世界半導體產業不能缺少的製程,在LCD或其他光電產業上的情況也一樣,雖然這一方面營運產值...

 
 

曼羅蘭Print China 2011新聞發佈會
為期5天的第二屆中國(廣東)國際印刷技術展覽會(Print China 2011)已勝利降下帷幕。作為全球領先的印刷設備及方案供應商,曼羅蘭以“睿智,遠見,成功”為主題,融合了先進技術和傳統謀略思想的創新演繹方式,不僅再次創造了盛況空前的展出效果,曼羅蘭大中華全體成員眾志成城,捷報頻傳,銷售訂單再次刷新歷史記錄。
首先,來自平張印刷機方面振奮人心的利好消息,在本次展會上共簽訂了超過300個印刷及上光單元,創下了歷屆參展的最佳銷售業績。除此之外,曼羅蘭還進一步鞏固了其在高端包裝印刷市場的領導地位:展會期間簽訂了多台ROLAND 706LV/ LTTLV、ROLAND 707LV、ROLAND 708LV等配備單上光或雙上光加UV上光應用的印刷機;曼羅蘭在大幅面印刷市場大獲全勝:在過去的一年裡,曼羅蘭共銷售了超過40台不同幅面配置的大幅面印刷機,更在本次展會上新簽訂了3張大幅面印刷機的合同;曼羅蘭在聯線冷燙技術方面不僅開創業界先河,更實現了中國聯線冷燙印刷市場上零的突破...

 
 

認識繪本
四月,在台灣不僅是國人慎終追遠的清明時節,也是屬於兒童歡樂的月份,就在四月來臨前的一個週末,位於台中的國立台灣美術館有一檔名為"繪本花園─台灣兒童圖畫書百人插畫展"開展,筆者抽空去逛了一圈,因而引發了若干聯想。這項展覽展期從今年的3月26日至5月29日,由於橫跨了四月及五月,算是在民國建國百年的當下,給了全國兒童一個最佳的兒童節藝術賀禮。
藉由國美館這一檔的"繪本花園"展覽做引子,我們這一期的印刷網路資源探索要來談"繪本"。
什麼是"繪本"?維基百科(http://zh.kipedia.org/wiki/繪本)裡面說:「繪本(Picture Book)─意指經由繪本藝術家歷經故事腳本發想,草圖打稿、色彩粗稿、精稿描繪等階段,交由出版商出版成書,經由系列的行銷手法包裝後,通行於市面上的精緻書籍。」所以說,繪本不是單純的圖畫書,而有更深入的藝術表現。
由於繪本有出版的市場需求,因此出版時不僅需將藝術家所繪的插圖忠實複製,還必須兼顧版面的圖文編輯美感,以及印刷所用的紙張和最後裝幀。單單在藝術家的插畫表現技法方面就可能有水彩、廣告顏料、壓克力顏料、水墨、撕貼畫等不同種類的媒材,而在出版社方面就有開數、尺寸、橫直版面、文字編排、出血留白等不同版式需求,因此繪本的出版是結合了作者(與繪者)的文學藝術創作,以及印刷廠的精美複製結晶...

 
 

氣墊橡皮布種種現象和效應
中國印刷界長期以來把平版印刷稱為「膠印」,其實源自於平版印刷機乃是「間接印刷」方式,印版產生印紋之後,並未直接和紙張接觸轉移油墨印刷,而是採用一張橡皮布裝在橡皮筒上,做為中間轉移印紋油墨的介質,將印版上的印紋油墨接取,然後再轉移(寫)在被印的紙張媒材上面,所以橡皮布在平版印刷機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也因此不稱呼版式為「平版」,而改稱其間接印刷的橡皮布介質而稱為「膠印」,但有極少數凸版印刷必須做間接印刷於硬性材質面,也使用橡皮布來移轉印紋是否仍稱「膠印」就不得而知。
1960年代之前,所有橡皮布都是使用天然橡膠為材料的承接印紋轉移橡皮布面,但1950年代之後,由於天然植物性亞麻仁油為石化媒染體油墨取代,原天然橡膠顯然已經無耐得住石化溶劑及樹脂入侵,而產生異常潤膨凸起現象,因此在1960年代橡皮布表層,非得使用合成橡膠,連帶墨輥、水輥的材質也改用合成橡膠,杜邦公司投入十多億美元完成合成橡膠研究,距離二次世界大戰後也只有十多年光景...


 
 

社論

動態點滴

展會報導

產業動態

特別報導

熱門話題

發表會

經營對話

廠商園地

網路資訊

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