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購單來電即mail,電話:(04)2287-6387#1939 Ms.Doreen
 

 
  受阻的經濟貿易 快找到新的調適點
 
從COVID-19到omicron變異病毒,打亂了世界的交通、生活、經濟,使物價齊漲、行動受限,2022年又遇到俄烏戰爭,能源、糧食與生活物資的困境更是雪上加霜,各國通膨率高達8~11%之多,相信經濟會在一個時間之後,形成反彈,一如美國中央銀行的聯準會,過去每次升息三碼,原本的0.25%年利率,逐一調漲至4%到4.25%,離原定目標的5%也相去不遠。因此有人預測美國2023年不會降息,2024年就可能降,相信經濟正往復甦的方向發展,雖然不一定能恢復疫情前的水準,至少可以重回到80%左右的狀態。
後疫情時代,「春江水暖鴨先知」,不少產業的先進們已經嗅到景氣回暖的氣息,紛紛磨刀霍霍、摩拳擦掌。其中疫情底下最慘的旅遊業,也如雨後春筍般推出大大小小的旅遊景點,而光是中國就已推出16個航點,比原先只有北京、上海、廈門及成都四個點足足多了四倍之多,中國更要求全面開放,雙方善意透過海基、海協對談中展現,那麼與旅遊宣傳相關的印刷品、觀光產業包裝需求等也勢必會跟著大幅增長,「報復性消費」的出現,恐怕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台灣最新加入的星宇航空,可謂生不逢時,一開張就遇到疫情的「封控」,面對沉重的打擊,許多人可能會選擇停下活動蟄伏,等到春暖花開再活動,但星宇航空董事長張國煒卻從未停下腳步,除了持續的人力訓練,更要為再度啟航做足準備,餐飲方面更是提供米其林星級的料理饗宴,及多款含酒精及非酒精類的飲品選擇。擺盤毫不馬虎,張董甚至為了一張餐桌墊,親自跑到台南印刷文創公司開發製作,用心程度可見一斑。兔年先蹲後躍的企圖心已相當明顯,只是蹲功要做好,飛越才有高度。
 
  為何柔印要推七色廣色域系統
 
在包裝材料世界裡,無論是卡紙做的摺疊盒或是塑膠軟包裝,以七色或八色印刷已是常見的技術。在傳統CMYK四色之外,又加上三、四種Pantone色呈現在包裝材料色彩的特殊性。一般CMYK四色墨可表現Pantone色域的68~72%左右,仍有28~32%的Pantone色域無法涵蓋,如果以CMYK四色又加OGV(橙、綠、藍)三色去演色,其色域呈現可達到Pantone色的92%,在ΔE小於等於3的範圍內達到,若仔細觀看,8%對比32%只剩四分之一達不到而已,況且達不到色彩的ΔE也變小很多,也許有人認為「CMYK+OGV要七色機才能印刷,而一般平印包材是以6+L的六色加上光機就可以了,何必要用CMYK+OGV七色加上光機呢?」這樣的想法和作法現今已是不夠的,使用七色CMYK+OGV之後,除了8%的Pantone色不能完全吻合之外,斑爛艷光或典雅淺色的擴色域,皆可呈現不同於以往的嶄新畫面。屆時六色+L上光的(四色CMYK+兩個Pantone特別色)機台,會被視為綁手、綁腳的設計。此外,用CMYK+OGV七色印刷,可仿大多數六色加上兩個特別色的色彩,但反之要用六色去追四色+OGV的印刷方式,是難以做到的。
如果用CMYK四色印刷的影像畫面,和CMYK+OGV七色的廣色域彩色印刷相比擬,在某些畫面上雖然比較不出來,但在鮮豔或淺色、純色上去做比較,使用OGV直接印出來會比Y+M的20%、30%網點演色更佳,其他Y+C、C+M的淺色也有更好的純色再現,而濃色若以Y+M及O作為第三色,可增加濃度及彩度表現,同一道理也可用在G、B及V的色彩上,這是以前四色演色的弱點,在影像再現上也獲得精進。
試想如果使用CMYK四色又加兩座印特別色單元,整天無法標準化作業,必須要洗車換特別色,而且特別色墨調製曠日廢時,加上要保管一大堆的殘墨相當不容易。使用CMYK+OGV七色可以將特別色標準化生產,是未來具有發展性的機會。
品牌商有設計上的需求,又以七色廣色域及多個特別色需求為前提,就能讓印刷業者更有利的推展這項印刷業務,因為沒有需求自然就無法有推進的動能。

美日央行對抗通膨利率手段不同
疫情肆虐至今已來到第三個年頭,世界每一個角落、產業、家庭,無不受到影響,有利的影響並不多,如運動器材、聯網產品、電子商品等,但2022年第四季,台灣產業及出口一直往下掉,自2022年2月開始打了一年多的烏俄戰爭又使能源、糧食的價格大幅上漲,有的國家更是來到兩位數的物價大漲程度,分別是第一及第三大經濟體的美國與日本,在對抗通膨上採取不同調,他們央行或聯準會。美國2021年第二季利率調升三碼,到了2022年第四季的第五次升級才改為調升兩碼,這也是聯準會從成立109年以來最劇烈的利率調升,達到3.5%之多,來因應緊縮的通膨,也因為高利率及緊縮的貨幣政策,美國的通膨率從8~9%降到7.5%左右,但這帖猛藥除了治病,是否也造成民生、股市重大影響呢?答案是肯定的。
相對於美國聯邦銀行一陣又一陣猛升利息,日本央行黑田總裁則採取如如不動的貨幣寬鬆政策,這下子可慘了,日本資金都往美元市場跑,從1:90美元對日圓,一度跌了50%以上的1:145的低價位,在1:151日圓停下來,直到2022年第四季日本央行提供了公債利率,才止住了日圓的頹勢。日圓利率下降,日本工業產品的出口暢旺不已,如和牛、越光米等產品也創下出口的新高,民生用品、能源都因進口價格上升而跟著大漲,使日本政府在編列2023年的總預算時傷透腦筋。一方面為了因應疫情而產生的支出,一方面又要為不時發射飛彈越過領土上空和經濟水域的惡鄰居,而得提高軍事防守的支出,儘管政府給國民提供一定的補貼金額,但仍趕不上各項通膨與日圓貶值的壓力,日本不少上班族、領退休年金的老人,在生活上已處處受限,生活相當辛苦。
唯一比較好的,是中國製造業因受嚴格控管的影響下,不知道幾時可復工,一切仍是未知數,因此日本生產成本相對便宜,民眾也都有「回不去」的心理準備。

做事不要老想著失去的 應發揮擁有的
很多人老是想著自己曾在人生頂峰萬人簇擁的光榮時刻,其實人生平淡無奇、粗茶淡飯的日子反而過得更長久。一個大型銀行董事長,在任內有黑色大轎車出入,住在三百多坪兩層樓的房舍,而這棟房舍曾為南下台灣省政府幾任主席的官邸。這位董事長退休後,在台北有一個小小空間,出門只能與大家擠公車,他仍甘之如飴,日子過得過的從容且歡喜做自己喜歡的事。
很多人無論是做人、事、經營事業,無法處之泰然,始終揣著患得患失的心,一旦不如意就怨天尤人,這樣的特質是無法成事的。因為「忍」是心上一把刀所造,不管在怎麼痛心不順遂,都只能忍下來。古時候用木頭刻出印版,若是遇到結霜的日子,印版就會因木板吸收水分而龜裂破壞,因此工作只能暫時擱置下來,等到隔年春暖花開時,再重啟印刷工序。今天有電燈、暖氣的存在,所以可以一年到頭從早到晚工作,不再受限於季節、氣候的變因。世上會有太多意想不到的事,也有想得再怎麼周全,卻仍功虧一簣的,失敗了也得試著扛起重擔,等到明天太陽升起,再揚帆前行尋找新契機。
有位創業者初期懷著滿腔熱血,進了一大批貨,卻始終賣不出去,四處周轉不靈當口,沒想到他去了一趟雲南,得到一張一億多人民幣的菸盒訂單,馬上找了人力生產交貨,總算取得第一桶金,也因此飛黃騰達。如果他在當時不努力突破困境,為自己找出新的機遇,恐怕會是一蹶不振的黯淡出場。雖然他往後的日子不見得就能一帆風順,也會遇到高低潮,但有這次的絕地逢生,不去想著失去的,而是眼著於現在擁有的,想想如何峰迴路轉到新的桃花源,想必也會愈挫愈勇。其實人生一到七、八十歲,體力、智力大不如前,但如何保有甚至回春,也不無可能,有人說過六、七十歲是個坎,過了坎之後就會平順十來年,沒有信心的人,一旦放棄與生命拚搏,就會每況愈下,因此與生命拔河雖有一天自然得鬆手,但支持越久、越不輕易放棄,就是贏家。

企業的節能減碳 碳盤查開始
在未來企業生產上,不只把產品的質和量做好把關、創造利潤而已,COP26的決議中,多數國家同意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以將地球升溫控制在1.5℃以內,然而卻在2022年爆發一場俄國入侵烏克蘭的戰爭,掀起的不只是武力戰亂,經濟戰、能源戰也如火如荼地展開。德國有40%的能源依賴俄羅斯的石油與天然氣的供應,一旦切斷來自俄羅斯的能源提供,一時之間無法有效補足缺口,除了得尋找替代品之外,燃煤發電、延長核能發電的使用年限,甚至燒木取暖也成了不得已的方法,零碳排的承諾恐怕只能先擱置一旁,有餘力再說了。台灣在一個以貿易立國的大經濟架構下,外銷的金額與成長幅度,成為支持國力不可或缺的項目,內銷使用的商品或許可以無須考量碳排問題,但出口方面,歐盟會等國家相當在意進口商品的碳排量,並會溯源盤查、課徵碳排稅。
許多印刷廠會以為自己的產品不會賣到國外,也就不必重視碳排議題,但現在商品無國界,不只產品內容物,連同產品到出貨的製程所產下的碳排都要計算在內,因此包裝盒使用的紙盒、紙板的製造、印刷與後加工,都是不可忽視的環節。若產品還有使用說明書,則其印刷品的碳排量也該一併納入。若要減碳首先得從印刷品、包裝材料的設計著手,材料的輕薄、短小一併要量,例如將150g/m2的紙改用120g/m2,其製造碳排量就會減少20%,採購材料也要注重碳排製程,且盡可能使用回收再生的材料。凹版印刷比平版、柔版多了一半到一倍的碳排量,因此改用柔版印刷不失為一種不錯的新方法。而透過LED UV燈固化油墨,以取代傳統的水銀燈是省能源、降碳排的首選。最後才是購買碳權,透過植樹降低碳稅負擔。
企業得先盤查碳足跡,才能有效地找出節約能源的方法。

AGV與機械手臂智慧聯作的日本廠家
在不斷講求革新創意的年代,和面臨人力短缺的少子化時代,日本IGAS東京印刷機材展上,數家參展商提供了數十種省力、省人化至自動化智慧聯作生產與加工模式,從數位列印到加工、裁切、捆包,都交給機械手臂、AGV搬運車來執行。打個比方說,一個海灣裡有十座島,透過海運船隻來搬貨,雖可行卻在上下卸貨的過程耗用大量人力和時間,於是聰明的人想到了一個辦法,以渡輪或架橋的方式,透過自駕車運輸,就不必等船班,不受限時間與空間,日夜客貨皆可通行。
早期大多數的印刷及後加工系統屬於「單一功能的機種」,在1982年DRUPA展會上,瑞士Bobst公司展示了一部有三層樓高、十米寬、長度約有三十米的包裝紙盒生產系統,因機器十分龐大,由白卡紙捲入,經印刷、上光、模切與去廢糊盒,在出口部分有寬幅約三米的皮帶,紙盒如魚鱗般堆疊持續向外送,不只印刷、上光及模切一次成形,機器看似緩慢運行,收集紙盒的人員卻已來不及跟上速度。如此巨型的裝置後來也沒有再看過,今天少量多樣化生產已成主流,這樣大型的量產模式並不合適。
現代化系統一機多功能且更具彈性的機械設備,是現在印刷機發展的重要趨勢,一個工廠甚至數個工廠擁有雲端核心的人工智慧,可以有效連結、管理生產流程,亦可彈性因應各種尺寸與工序。在裝訂上最忌諱的是牛頭不對馬嘴,封面與內頁裝反或裝錯,都是相當麻煩的問題,因此透過生成管控的條碼,可有效防止錯誤的產生。這套數位列印為基礎的系統,可以跳脫有版印刷的尺寸限制,無論頁數多寡,在單張或捲筒紙上,一次就可把內頁全數印出,並依不同需求來完成裝訂,透過掃描器辨識書芯編碼,與封面供應機或外部封面單張紙列印機內容相對應,就不會搞混出錯,等膠裝貼合封面冷卻後,做三面裁切及捆包。台數、印量及作業流程等每個環節,都可由人工智慧設定,許多細節和事先規畫仍需依靠有經驗的專人去處理及整合。
「黑燈作業」的自動生產系統,有遠程搬運、自動倉儲系統,在智慧工廠上可以找出很多生產模式自由搭配。台灣的健豪公司使用的人工智慧雲端工廠,其生產規模驚人,擁有四部每分鐘可達150米的噴墨列印機,若用80頁膠裝書來談,每分鐘就可印2,000張A3雙面內頁,亦即每分鐘有400本膠裝書的產能。由於數位列印無須換版,兩條Matini美天利膠裝線,由裁切、收集到高速多紙夾的上膠生產,最大產能為每小時24,000冊,目前打包與收集仍需人力,但全線無人化的趨勢發展,指日可待。

太陽機械推TUR250、TCR200商標機
數位噴墨商標列印機漸趨於市場飽和,無論太陽機械、宮腰機械、岩崎電機等,由於發展噴墨商標列印機都用UV墨列印,成本高、速度有的偏慢,在新一代TUR250每分鐘120米、TCR200每分鐘100米,而且印墨成本比噴墨低,使用伺服器馬達驅動的新一代輪轉商標列印機,印版更換容易,在不同的版筒尺寸,可採用的位移方式也有其變化,起印位置可以精準對規。TUR250版周長由177.9mm~381mm變化(無段)、TCR200的142.875mm~206.375mm同樣無段,由伺服馬達做變化。TUR250具糊面裡印功能,為透明瓶罐背面見隱性文字之新用途。

韓國使用人工智慧編輯出版書籍
AI人工智慧已到更縝密的能力,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ChatGPT於去年年底推出之後,引發各界混亂。如今,由OpenAI開發的工具,也將觸角伸入出版業。韓國出版商利用ChatGPT軟體,做出版物內容的自動生成,將英文轉譯成韓文,經文字編輯後,設計版面,完成首份無需人力介入的AI軟體出版品,版面多元,調整變化、人工選擇都很容易,至於內容與編輯結果是否令人滿意,未能知曉,且這可能會有版權問題。

東洋Toyo油墨將投入EV電池材料生產
特斯拉汽車公司掀起了電動車的變革,使用電力不僅可重複再生,行駛中也沒有碳排問題,載體甚至可與網路雲端相連。老車廠以原來內燃機更換成電動馬達,但仍以既有思維造車,跳脫不了原來的產品及市場框架。特斯拉除了軟體、自駕車的優勢外,在電池生產、充電樁的興建,也用足了心,於世界各地建廠。
Toyo Ink東洋油墨的SC控股公司,將在美、中增產純電動汽車(EV)電池材料。在一部電動車的生產上,會有40%的成本花在電池,尤其在濕式的鋰電池中,使用奈米碳管(CNT,Carbon Bano Tube)在樹脂內部均勻分散,形成良好的導電助劑,因為CNT比一般使用的碳粒更小,導電能力也較佳,但對相同體積、重量的鋰電池更大的電池容量,也意味著續航力增加,加上充電效果更快。東洋油墨預計在2026年以前,在中國廣東的工廠提高產能,另在美國肯塔基州建造第二座工廠,投資金額高達約100億日幣。

美國Mark Andy整合KM Label400
在2023年推出的Konica Minolta AccurioLabel 400,受到美國標籤與包裝領域印刷機製造廠Mark Andy的青睞,將其高效率每分鐘39.9米速度,及四色+白墨結構等技術,引進並開發成Digital Pro商標機,可在箔料、塑膠列印。同時Mark Andy也將列印後加工數位化,以因應可變印紋模切加工的需求,用於中高批量至小量的工作上。

金屬燙箔、轉寫箔材的應用
金箔、銀箔等加飾用的箔料,比印刷產業的歷史更長遠。古時候為了呈現身分或物質的高雅不凡,就會透過金箔加飾,如4,500年前古埃及墳墓放置木乃伊的棺槨外,使用獸皮包裹一片薄金子的片狀物,經千錘百鍊敲擊下,厚度比0.001mm更輕薄,有的甚至可以達到奈米級的400~500奈米(0.5μ以下),對著光呈半透明狀(奈米金已無金色,呈現的是紅色的光澤)。「人要衣裝佛要金裝」,甚至往佛臉上貼金是泰國人禮敬神佛的表徵、習俗,加上金箔的佛像,就算是朽木雕成,看來也會格外莊嚴典雅。日本全國98%以上的金箔,包括京都的金閣寺、日光的東照宮等,閃耀動人的金箔,皆出自於金澤。也許有許多人都不知道足立幕府將軍蓋這座如夢似幻的水中樓閣—金閣寺,是為了接待大明朝廷的使者,並設立雅宴。
回到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材料應用在現今社會已是無所不在、不可或缺,例如你手中持有的信用卡,其右下方存在一個比指甲還要小的全息燙箔,若沒能妥善保存,就無法辨識與使用;用於有價證券上,如鈔票上的全息金屬條、護照上的防偽設計等,都是透過全息燙箔,提升防偽性,增加可靠度與信賴度
談一下這些繽紛色彩、金光閃爍的箔材,究竟,究竟有那些用途?
1.用於熱燙金、冷燙用箔料,可於平面設計印刷、包裝材料及商標印刷加飾等,特別箔也有具防偽效果。
2.塑料用箔料,可在塑料容器上圖紋或加以裝飾,如化妝品、藥品容器等。
3.印刷紋箔,用於家電、電子產品與塑料零配件上的表面燙印。
4.反面亮銀箔,用於非燙印面的裝飾,以透明材料反面成像銀燙箔。
5.裝飾刮貼金箔,如神佛像、藝術品、家具、透明玻璃馬賽克紋飾等。
6.貼花紙燙金箔,用於單車車架、運動器材、安全帽、酒瓶、馬克杯、碗盤等花飾。
7.軟質塑料PVC桌巾,可轉印燙箔。
8.半鍍膜,可用於車輛、房屋建材等隔熱膜。
9.數位熱燙箔,用於點陣加熱燙箔。
10.數位冷燙箔,分黏膠平面燙與UV浮凸黏膠立體燙等。
以上並未提及全息箔的各種紋路、圖樣成型的技術與防偽用圖紋製作,但基本上是以真空鋁蒸鍍產品為主。

富士軟片EFI推出3.3米Acuity噴墨機
富士軟片在大尺寸卷對卷及平台雙用噴墨機的印刷機裡,並沒有大尺寸的產品,在2022年推出Acuity Ultra Hybrid LED的新一代、寬幅達3.3米,且共有六色(CMYK+Lc+Lm)及白墨UV噴墨可供選擇的噴墨列印機,以卷對卷或平台式的厚材列印,具智慧型真空控制系統,提供1,200×1,200dpi的高解析度列印,每小時可達218m2的列印能力,將品質、效率及價格三方面平衡的恰到好處,為大尺寸兩用性的用戶增加另一個新選擇。

主管在工作交辦後仍有督導的責任
在組裝線上,有些零件左右邊分得很清楚,並且會有各自歸位的防呆裝置,假設有四種規格的機器,其他不屬於該類機器的零件抽屜是打不開的。一個團隊中,主管如球隊的教練,平日不僅要訓練每位球員,還要找出每位球員適合的定位、職責,有人打前鋒主攻,有人打中鋒為前鋒送球,後衛防守並為中鋒傳球,並緊盯對手前鋒的一舉一動……。知球員善任,讓各自發揮,又能通力合作,相信是贏球的重要關鍵。若某位球員執著於個人英雄主義,拿了球只想自己衝刺得分,對手勢必能看出破綻,群狼終會戰勝孤虎,這樣的情況是教練之失,因為主管要能理解每位組員,並把不足之處補上。團隊中要有英雄,但不要目中無人的英雄,平日打掃、檢點設備都不用心,只求自己的產出越多越好,那麼再有能力的部屬,主管仍要處置。一方面善用每位組員,一方面要想辦法讓個人主義駛孤帆的能力者融入團體打群戰,進一步團結合作。而當一個人表現不佳時,教練也應有所察覺,並適時更換陣容。此外,好的主管不只在工作方面,甚至部屬的身心狀況都該關注與協助,畢竟人才是公司最大的資產,「以人為本」願意傾聽部屬的聲音,並適才適所、督導協助才是主管最大的職責所在。

柔印協會舉辦第1屆台灣柔印精質獎
隨著柔版印刷越來越受重視、應用越來越廣,在潘榮彬理事長的連任帶領以及理監事團隊的齊心合作下,邁入第2屆的「台灣柔版印刷協會」會員持續增加,會務工作也穩定運作。2023年3月8日協會於劍潭海外青年活動中心舉辦會員大會暨柔印技術研討會,此次為首度移師至台北市辦理,以方便不同區域的會員參與,共有近120人與會及9間廠家設攤,是一個專屬於柔印業界、非常難得的交流機會。
潘理事長致詞時表示,雖然2022年受制於疫情管控,協會仍精心規劃各項會務並順利辦理。除了1月13日在台中的年度大會暨研討會之外,8月份開始「第1屆台灣柔印精質獎」的徵選,並且獲得國內兩大廠「正隆」與「永豐餘」的參與。在多位評審的用心審視及討論決議後,評選出四件優秀作品,於此次大會中頒發獎狀和獎牌。另外,12月20日舉行了實際走訪柔印車間作業的企業參訪活動,參觀「坤裕精機」和「瑞昌彩藝」兩家具代表性的廠家,活動順利圓滿完成,也讓會員增廣見聞、獲益良多。

海德堡印版自動到位系統 SAXOPRINT 採購第二套
位於德國東部的德勒斯登(Dresden)一家先進的SAXOPRINT印刷公司,在歐洲各國如英國、西班牙、法國、義大利、奧地利等地皆設有分公司,在B2B 領域擁有專業知識,並提供線上印刷服務,如明信片、海報、信紙、型錄、傳單、摺頁、貼紙等多元的產品項目。透過合版印刷因應多樣規格的生產。其印刷設備採用海德堡系列印版自動到位系統,2022年更投入了第二套海德堡全新的全自動印版物流系統──Speedmaster XL 106-8-P。SAXOPRINT GmbH總經理 Klaus Sauer表示:「我們期待這項技術在可以成為我們公司的標準設備。」

DRUPA第八號報告書
DRUPA德國杜賽道夫國際印刷機材展,自1951年開展以來,在2020年因疫情而被迫改線上展的形式進行,下一屆DRUPA,將於2024年5月28日至6月7日展出,大會主題訂為"We create the future"(中文譯為「我們開創未來」)。在DRUPA最新一期的「第八號報告書」裡提到「印刷與包裝的可持續性」,已是當今社會普世價值,回顧過去19、20世紀,因工業革命及生產、生活和交通發展,人們不斷開採煤礦、天然氣及石油燃料,以取得熱能和動能,如今卻因過度開發,自然資源面臨浩劫危機之外,更因燃燒導致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使地球生態失衡,氣溫不斷上升,極端氣候所產生的災害頻仍,在每年的COP氣候高峰會議上,即使不斷有學者和科學家疾聲呼籲各國應審慎面對及採取更積極的應對措施,但缺乏有效的約束力。印刷及包材生產業,必須面對問題材料、製程上,資源的節約與能源的有效利用,使用可回收材料做到永續發展的。
DRUPA24將提供印刷及包裝行業更多可持續生產的應對策略與未來趨勢的重要選擇。像是「數位資訊化」,有助於製程中減少大量的中間材料,如底片、印版。而工業4.0不只網路通訊更便捷,人工智慧的介入也能協助生產效率、降低錯誤率導致的資源浪費,同時監管環境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改善製程、注重能源使用將是重要的課題。

談「以柔代凹」及水性墨薄膜印刷
幾位柔印專業人士聚在一起,其中的話題是關於歐美的凹版溶劑水性墨印刷,以幾乎沒有市場。在台灣推動無VOC的凹版、柔版印刷,似乎二、三十年來「牛步化」。因為日本人喜歡凹版,雕刻凹版的解析力高、色彩濃度鮮明,以買家品牌商取向的高度印刷效果需求,在台灣的多數品牌商,仍持續走向凹版這條「俗擱大碗」、不環保的薄膜印刷老路子,是一個積習難改令人頭痛的問題。今天透過空拍得到不同光譜的空汙排放偵測下,VOC排放畫面,日夜都無所遁形,凹版印刷廠因VOC排放不符合規定者,罰款都是以億元起跳,這也逼得使用含VOC凹版油墨及裱合劑的公司,一個月要處理排放上千噸VOC,不能再用吸附式處理設備,但不出一個月就失效了,吸附體飽和不更換問題和未處理一樣,因此,有的公司也早早投入水性墨的薄膜列印,但十多年來仍未全面改成以凹轉柔,因印刷速度、品質不如凹印。
有的公司以破釜沉舟的決心,改換成水性柔印,雖然凹印機操作人員初期難免會有些反彈、不適應,但這也是勢在必行的趨勢,得認清大環境的改變。相對於薄膜改水性墨印刷,瓦楞紙箱以柔印、水性墨印製,以前大多以文字為主,滿版紋飾的彩墨印刷反而較少,使用直接噴印的瓦楞紙彩印,或是大約用90線/吋上下的四色網,由於機器好壞相差很多,有些大廠在國內印刷瓦楞紙會用普通的柔印機,反觀國內造紙廠在國外設廠時,如在越南一部柔印機要價動輒一億以上,論精度、速度都比國內的好太多,原因是國內對品質競爭需求沒有像國外那麼高。另一方面,國內不少瓦楞紙採用「預印」方式,會先以高速柔印機或其他印刷方式,如噴墨列印機彩印圖文,對於薄紙印刷就不會有直接在瓦楞紙上用柔版壓印,因為瓦楞面空檔處富彈性而無支撐體,壓印出的色彩會較淡,所以仔細看往往能看出非預印糊裱後的痕跡。透過預印自然有更好的印刷品質,但成本相對較高,貼合的工序也不能省,因此若非必要,廠商大多都會直接印刷。
也有談到使用UV在塑料薄膜印刷生產的話題,因為UV墨在透過感光劑聚合感光體進行光固化,基本上就不需使用VOC溶劑,連醇類溶劑也不用,也沒有VOC排放汙染的問題。但UV墨除了主體的感光單體與感光劑之外,更要有「啟動劑」對固化光源做光敏感的固化基礎,而啟動劑內含重金屬,對食品、化妝品、醫療用品及飲料等對人的健康有危害,因此UV墨在裱合層中遷移性變小(也不是100%不遷移)。使用UV墨受限於內容物不可與食品、醫療有關的用途,應用在塑料表面的達因值也需超過40以上,才有利於UV墨的轉移。在凹印轉柔印上,除了少數國外品牌商注重產品生產的碳排放與VOC排放量的控制外,國內的品牌商則大多重視價格,因此設計者想要凹轉柔仍不可得,更甭談只單靠印刷包材廠的力量,短時間內仍難以扭轉。

 
  精誠、守信鉛方堆砌的林平和奮進人生
 
台北市印刷商業同業公會創立於1946年,是台灣最早成立的印刷團體之一,目前擁有380多家會員廠商,也是最大印刷商業團體,其向心力更是所有公會之最,會員大會共500多人出席,老、中、青三代同堂相當罕見。在會務處理上十分嚴謹的林平和,是現任第十九任公會理事長,初期曾經擔任理事長的印刷界前輩有陳清水、鄧進益、陳太山、姚露水、姚孟漢、姚坤等多位知名人士,近年則有陸兆友、陳景浪等。
萬華(艋舺)是台北印刷公司的發祥地,目前仍有許多老印刷廠留存下來,尤其是二戰前開業的公司,更是難能可貴。自古有「一府、二鹿、三艋舺」南中北三大港口,而艋舺屬於後起之秀,尤其列強入侵開港時,以淡水為主港,台南則是副港。1860年以後,茶葉外銷,轉取大筆外匯,使台灣未建省前的財政狀況趨於穩定。中法戰爭奠定了台灣在戰略位置的重要性,於是清朝下令在台建省,擔任台灣巡撫的劉銘傳,建立了巡撫衙門(後遷址至今天的台北植物園)顯示了萬華一區的重要性,因淡水河淤淺,茶葉出口轉向大稻埕,茶行因此林立,台北建設也集中在城中區及延平大路的迪化街一帶,萬華的地位也才拱手讓人,然而,台北萬華的古城區卻是印刷業的集散地,許多重要的公會理事長也出身於此,萬華出身的印刷廠在擴大規模時,大多往中和、土城遷廠,與台北市印刷商業公會建立深厚關係的,也為數不少。其中創立於1984年、林平和所屬的長達印刷公司,就是其中隱身於台北市最早規劃的印刷工業區的企業。
林平和理事長於1953年出生萬華,像林平和一樣堅守著萬華的印刷業者並不多,而兩位公子又能克紹箕裘的家族企業更少……

 
  興才夫子百齡印刷教育不懈
 
大家崇敬的李興才教授,近兩、三年來的體力日漸衰弱,最後在3月26日與世長辭。李教授出身雲南偏鄉,這輩子歷經動盪的抗戰期間,曾在鐵路單位工作一陣子,後投身緬甸的培訓單位受訓兩年,並在貴陽考取中央陸地量測學,1951年在台灣完成大學教育,赴美國陸軍製圖局進修,1954年回國後入軍方製圖單位任教,後來在台藝大、台師大印刷系兼課。1970年在張其昀董事長創立的印刷專修班擔任老師,後來也在中華學術院印刷工業研究所與文化大學印刷造紙研究所擔任系主任與所長,筆者也因此在結識後,一直尊稱他為「李所長」。
李興才教授與先君結識的時間點應在1950年代初期,當時李所長在台中聯勤製圖場工作,因緣際會下,參訪了位於當時廠址在市府路上的興台製版印刷廠而相識先父耿彬先生。1970年李所長因教學「印刷工業工程」,而編印了一本《印刷工業概論》重要巨作,在當時的照相分色、彩色製版與印刷會比單色貴上四倍,於是李所長想以黑白印刷出版,但共同作者的羅福林教授卻期期以為不可,堅持應該要有彩色篇幅穿插其中,在業界有「北中華、中興台、南秋雨」之說,於是李所長四處尋找各家名廠承印,也在這樣的機緣下,筆者與之結識,之後的每一次《印刷工業概論》再版,興台彩色印刷都會提供不同的新作品插頁供裝訂出版。1970~1980年代,李所長除了教課外,也串聯了學生在寒暑假期間,實際造訪印刷公司,並爭取在校外實習的機會,諸如陳國烈老師、賴松喜副董事長、趙仁蓉教授、林火明理事長等優秀的業界夥伴們,都是曾到興台彩色實習的學生。他們到當時最先進的製版、印刷廠上實習,讓他們一輩子都能受用,這也讓李所長在印刷高等教育中被人推崇與敬愛……

  科技學會訪健豪、家裡蹲、三力數位應用
 
印刷產業應用電腦資訊在印前設備生產上,自電子掃描分色機,到1990年代初的DTP桌上數位資訊出版系統後,可說是一日千里。台灣中部有幾家公司,包括家裡蹲的林傳旺老師,自1995年由小規模的合版印生產開始,一路做到規模近兩百人的網路合版印刷廠,雞尾酒數位列印及多元加工組合生產,最後又成立雷射立體紙雕成型數位生產工序,二十多年來位居數位應用領頭羊。健豪印刷張訓嘉總經理,在2000年由代工起家,不斷擴展事業,擁有各式重型平印機及層層加工設備,由台中工業區工廠,擴大至台中精密科學園,成立整合成一個現代化新廠。印刷生產方面,除了傳統平印、上光、冷燙之外,使用Indigo系列列印機做少量、個性化出版,光是2022年九合一選舉就承製了1.6萬項形形色色的競選宣傳品、禮贈品。五年前為了企業再轉型,張訓嘉總經理耗資十多億購地及興建廠房、添購新設備,以工業4.0的智慧化生產,使用機械手臂、機器人、AGV自走車搬運,和智慧自動倉儲等設備,並透過物聯網作業、MIS資訊收集及成本盈虧的資訊評量方式,將一切生產資訊數位化運作,數位列印無須印版、具備完整的後加工產線,這是張訓嘉總經理發揮二十多年來的研究與觀察,才完成的一座數位雲端印刷廠。三力印刷成立46年,在2000年之後,轉型採購Indigo數位印刷系列WS-50電子成像捲對捲列印機,六年後面臨WS-50到底要不要再繼續投資下去的抉擇,經黃逸民董事長仔細研究,發現HP惠普公司併購Indigo之後,其操作介面更方便,維修服務也大有進步,因此在2007年轉入數位列印商標生產,及薄膜列印加工、數位列印可變印紋,十多年來一直在往前走,目前有三部 HP的Indigo 6000系列捲對捲列印機,在台灣使用數位列印,並應用於客製化、精緻化商標、薄膜列印領域,三力印刷是相當成功的範例。
2022年12月9日中華印刷科技學會魏裕昌理事長,率領北部印刷先進四十幾人從台北南下,由中華民國印刷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吳文雄前理事長,代表……

  日本印工協青年團 訪區公會印研中心
 
台灣區印刷公會由印研中心組團參加ISOT東京國際禮品文具展,曾造訪全日本印刷工業組合連合會,今年3月13日由全印工連旗下,全國青年印刷人協議會岩村貴成議長、青樹印刷會社青木允社長、日本沖繩縣印刷工業組合理事長平山達也(他同時也是全印工連理事、平山株式會社、ToyoPla地域活化事業負責人,從事於商展佈置行銷方面工作。在平山株式會社關係企業T28會社,是一家專為女性奧援的企劃公司,大盛梓女士擔任事業開發工作。)等一行人抵印刷創新研究中心,參訪位於萬華西園路二段的「高階圖紋設計應用中心」,午後轉往桃園大溪區陳永隆理事長的喬羽印刷公司參訪印刷生產。
「高階圖紋設計應用中心」是印刷創新研究中心創設的單位,一方面作為印刷前設計、創意發想,乃至於印刷效能及後加工技術應用,同時也做技術移轉的培訓工作,尤其每年徵招大學應屆畢業生、研究所學生,發揮創意、透過實作方式達到學業轉產業的知識及技能訓練,在台北的訓練能量少,每年只有6名;而在高雄R7的訓練梯次較多,與學校、產業的合作也較為密切,目前在台北萬華西園29基地,以Cruse高階平台掃描機為核心,CAD使用Esko的包裝設計軟體,應用在包材設計,加上Esko公司Kongsberg康斯博XE-10的紙盒、包材切割機,將設計好的包裝材料,列印、切割及暗線摺痕。列印方面有Epson Stylus Pro 9800捲對捲噴墨列印輸出,Ricoh的DX 3243彩色雷射列印、富士全錄Color J75雷射列印機,及全套膠裝、騎釘機的Horizon APC-610 A2數位液壓裁切機,各式列印材料與設備連絡網路系統,加上近期安裝了Brother GTX Pro水性紡織品噴墨機,可在棉布、T恤上直接噴列,也可把成品壓平後再做彩繪噴列,至於有些化纖、皮革必須以轉印方是成像,在轉寫紙上先列印,再加熱轉寫於被印媒材上,會比較完全……

  日本Horizon集團 宮崎進社長來台會談
 
2023年3月27日於元茂國際公司會議室,與來自日本Horizon Japan公司的新任宮崎進社長、梓田課長及宋科員第一次會面,宮崎社長的名字與日本著名動漫創作家宮崎駿發音十分相近,他是第一次來台灣,對於這一個市場自然充滿好奇。
首先宮崎社長對台灣印刷產業規模及發展動向十分感興趣,台灣印刷及包裝產業營業總額在2,000億台幣上下,宮崎社長問及有沒有下降?陳社長回答大致上維持同一個水平在進行,但三十年來,文化、出版、商業印刷,受電子傳媒、少子化影響,有下降趨勢,現在只剩15%上下,反之包裝印刷已達65%之多,加上一些合版印刷業,在UV印刷、數位印刷、冷燙印刷、旗幟、廣告看板,也有相當的滲透,在2,000億元產出中,有120億元(大約6%)是出口的印刷品,有一些公司平日在市面上不知其生產規模,但產值卻比想像的還多,他們100%作包材外銷,如國際大廠SONY公司也有不少在台灣的採購,所以這樣包材的持續發展,支撐台灣印刷業產值不掉。關於日本印刷產業,在1970年印刷業產出,大約在1.6兆日圓,15年後的1985年達到5兆日圓,這是因為正值日本經濟高度發展的年代。所以提出再15年後的2000年,以達到15兆日圓產值為目標,但後來日本陷入經濟泡沫化、失落的三十年漩渦,只有1997年達到9.6兆日圓高度,之後便一路下滑,到三、四年前2019年只剩5兆日圓,35年高成長黃粱夢一場,陳社長問不知最近如何?宮崎社長回說,已降到4.5兆日圓產值以下,所以台灣和日本印刷同業在信心上有十分不同的感受。
對於未來幾年的展望,台灣是不是樂觀?宮崎社長就教於陳社長,陳社長說,自從2020年後,台灣ICT資通訊產品,如PC、NB電腦,本來已進入冬眠產品市場,受惠於疫情下遠距教學、遠距上班的生活模式,一下子帶旺這些冬眠產品,有極大的成長,加上半導體興旺,用於5G通訊、電動車、自駕車等,再加上7奈米以下高端製程,台灣已成為世界上最有力、半導體生產出口最多的國家。但民生及一般生活……

 
  小森印刷機 以ROI高投報產品迎百周年
 
創於1923年的小森印刷機械株式會社(以下簡稱「小森」),今年將迎來創業一百周年紀念,小森是由手工打造手動式印機開始,致力於頂尖產品研發,精進不懈的精神和研發量能,行銷並服務全世界。從1960、1970年代,到1980、1990年代,台灣高度經濟成長使印刷機產業蓬勃發展,小森也成了最佳生產夥伴,當時台灣有不少印刷廠西進中國投資,而與小森有了深厚的連結。1996年雅昌一直是小森的頂尖用戶,甚至創造了高附加價值,於珠三角的鶴山雅圖仕印刷公司擁有百部小森印刷機,在濕潤結構上,使用逆轉式制水輥,大幅降低酒精用量,甚至免用酒精。小森集結東海精密網版印刷機、Chambon小森尚邦的捲筒高級柔印、凹印、紙盒生產系統,從捲紙到印刷、上光、模切加工,一氣呵成。小森是世界唯二提供安全印刷及鈔券印刷、加工設備的生產工廠,產品輸出多國印鈔廠,包括兩百多年的英國De La Lue印鈔集團。在印刷數位化轉型方面,小森也不落人後,先後推出多款噴墨列印機上市,現在有Impremia IS29及B1尺寸的Impremia NS40 Nanographic,這種免預塗、媒材應用廣泛的間接式噴墨數位列印機,不只在日本山形工廠,也在以色列合作的Landa公司研發部門裡,投入許多心血,是一部跨世紀硬體、軟體及尖端人工智慧研發應用的史詩級商品。
回顧小森百年歷史,歷經五任的社長,因應二戰嚴苛的年代,創辦人小森善磨及其弟小森七郎……

 
  FAG瑞士色彩管理與柔版品檢機
 
四、五十年前FAG平台式彩色打樣機,堪稱世界頂級的打樣設備,台北五洲製版用的就是FAG的打樣機,更曾創造出四色一次的平台打樣機,可模擬四色印刷機的濕式套印,一色乾了再疊印一色。FAG經營上幾經坎坷,曾輾轉至Bobst公司及MAN Roland集團的旗下,而今轉手到現在的經營者手中,品質的要求始終不變。其產品系列有:
1.平版印刷機印版的印紋變化遠端集中墨控設備,可安裝在各廠牌印刷機上。
2.FAG打孔套釘對規系統。
3. 印版掃描及因應用紙與印刷油墨轉換曲線變化。
4. 各式數位濃度計,可量測底片、印版網點及印刷品的印刷濃度,通用於印前、印刷流程。
5. 印刷色彩濃度計、色度儀,在整體印刷流程工序前後使用。
6.因應ISO、德國Fogra、瑞士Ulgra等色彩在線數據儀器。
柔印的印版方面,FAG推出新一代SLEEX柔印套筒套件的FLEX3及FLEX3 PRO光學印刷品管量測儀,其中FLEX3有以下功能:
1. 柔版與感光樹脂印版量測、底片量測。
2. Ablation Mask雷射黑膜雕刻量測。
3. 底片網點大小量測。
4. 網點大小百分比計算。
5. 網點分辨率的辨識,每吋/每公分多少線。
6. 網點直徑與尺寸。
7. 網點面積大小。
8. 網點邊緣檢測成像
9. 網線(AM)調幅線寬量測。
10. 雷射雕刻碳膜清潔度判定。
11.各種網點成像對比。
12. 印紋影像比對。
13. 數據統計報告與列印……

 
  興台彩色陳創辦人 用過網概念創造大門
 
興台彩色印刷公司自1958年5月1日搬遷到現址,至今已有65年的歲月,公司大門是鋼管的外框,上方以45°角交錯鐵絲成方格狀紋,下方的三條橫格底端以鐵板45°打圓孔方式,塗上銀漆,這是由陳耿彬創辦人發想設計的,大門的概念不同於一般用來阻擋、阻隔的「門」,陳耿彬創辦人從學習光學方式的新聞攝影到製版攝影,他對門的概念是「通透」、不阻隔光和風的流動,並進一步地將照相製版裡十分精緻的「過網」概念放進來。65年的時日過去了,這兩扇大門每天開闔一次以上,如今已超過2.4萬次之多。知道這兩扇對門設計及創作理念的人非常少,就連昔日少年守門之人,如今也都6、70歲了,仍不曉得這對以鐵框製成的大門意涵,身為興台彩色印刷公司第二代接班人,現已年過八旬,在假日偶爾也會因車輛出入,去開關這兩扇有4米寬的門,在此想將這扇具有歷史意義的「門面」之創作理念簡短說明,並將內容延伸至昔日過網工藝的介紹。
每一扇門的外框,一如昔日要印刷連續調相片的影像底板製作,必須用方格的玻璃網目屏過網,大日本網屏公司是世界少數能製造這種網目屏的公司之一,利用兩片光學玻璃,蒸鍍一條又一條平行精細的黑線,其黑格紋及空白透光格紋,各有50%的線條遮光紋,如果150線的網目屏,黑線須有每英吋達300條黑線蒸鍍格紋,而另外一片的玻璃網目屏須以鑽石刀刻劃出,同樣每吋300條刻痕,再用黑色素充填入刻槽中,形成一黑一白精細的格紋,再把蒸鍍及刻劃的格紋玻璃片做45°角交叉……

  半世紀前為印書而編印國小教科書色帳
 
者手邊有一本「奇書」,為印刷教科書的印刷者及台灣書店發包驗收人員參考所用的《國小教科書印製色帳》,此書沒有前言或發行者序(緒)言,但夾了一張「說明」頁:
一、紙張:80磅(31×43")中興(羅東二結廠)菊全道林紙。
二、機器:國產菊全手擺平版間接(Offset)印刷機。
三、版式:平凹版(PS版未出現、比平面蛋白版耐印量大五、六倍三萬份)。
四、吊紙時間:三天(調整印紙濕度合於印刷機房約60%上下相對濕度,減少紙張中心和邊際的濕度落差起皺,也使套印紙張因吸濕伸張,分四次套印的誤差)。
五、油墨:國產一級四色墨(印速介於2,500~7,000張合成樹脂油墨,每公斤7~80元,有玉兔油墨、新中國油墨、嫦娥油墨、大日本油墨林口廠、阪田油墨的華田油墨、豐隆公司代理日本女神油墨等)。在當時相當簡陋的工作環境下,南部夏日氣溫達35℃,但印刷機墨輥系統上升15℃至50℃的狀況蠻多,所以大致分高速機平均黏度在13左右,手擺機則在14或更高一點。印版因為高溫,產生油墨黏度不足的大量乳化現象,甚至凡立水(連結料)和顏料分離而發生底污全面色染在非印紋現象。冬天則沒有暖氣,室溫在15℃或更低一點,油墨黏度相對變濃稠、黏性大增(上面油墨年度值,以25℃為基準,溫度低增加黏度值,反之夏天高溫就降低濃度值),一般使用中興道林紙(非全磨木漿,也有些甘蔗渣纖維),表面強度不足7.5,而外國規定平版印刷機必須有9以上的紙面強度,才不會「拔紙毛」,因此在冬天的印刷機房須在油墨中,加入康版墨Compound Ink(油墨去黏劑)降低油墨黏度,或一些稀釋的凡立水(熬煮低溫不到180℃短時間)以稀釋清早起印不出一千張就要洗橡皮布上的紙毛……

 
  從圖文傳播看印刷教育
 
站在印刷教育者的立場,必須帶領著學生成長,因此沒有悲觀的權利。在戴老師眼中印刷處處是商機,例如從超商門市的商品到日常所需,無論是商品本身或是包裝到物流,看見印刷的無所不包與無所不印。印刷市場的活力與衰敗,在不同的人身上看到不同的視角,我們在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系中遇見了多元化的印刷樣貌。
著資訊科技的發展,許多學校的印刷科系不斷的改名或退場,甚至轉換成全新的領域,為的就是以數位之姿招生,強調新媒體或數位科技。並逐漸淡化印刷的色彩或是教學比重。戴老師非常慎重地說道:「印刷教育只能退場不能進場。在網路視訊媒體當道的世代中,印刷算是老的、舊的東西,深怕印刷二字會影響招生。可惜大多數的人不明白,印刷技術是有底蘊的,而且具有非常高的科技涵養,量化而精緻的印刷製品並不是數位所能取代。」
從一張紙到最終成品的完工,歷程中需要有前段設計、專業軟體操作、構圖編排、紙張挑選、上機印刷、後段加工到最後成品。前、中、後每一段幾乎都需要跟電腦銜接運作才能完成,因此印刷產業科技化的製程與印刷後的延伸應用是充滿無限想像的……

 
  印刷業對紙張的各個面向要求(下篇)
 
4. 紙張、卡紙類的印刷與加工適性
從各樣式的紙張和卡紙在印刷或加工過程中,來探討「適性度」:
A、尺寸的安定性
這部份在前一段內文有稍微提過,尺寸的安定性受紙張的纖維結構影響,尤其非塗佈紙更為顯著,因為吸收水份速度快,套印上容易因為伸張而不準,如 80g/m2 以下薄紙,在受潮、印刷濕潤水濡染下伸張程度變大。而有塗佈的高磅數、高塗佈量銅版紙,紙張尺寸則相對安定、變化小。在卡紙類別裡,目前用的卡紙含水性會較高,尺寸變化小。
B、紙張的受性效果
紙張的1.受墨性。2.乾燥性。3.疊印效果。4.紙面光學印紋擴大率。在大多數人的想像中,紙張受墨乃理所當然之事,但近年來的油墨大多使用「不結皮油墨」,而影響到油墨和紙面孔隙的吸收與乾燥變化。俗話說:「一個銅板敲不響。」,也就是說「油墨」和「紙張」及「天候」等因素,都會左右油墨在被印體表面乾燥的時間。……

  談E Beam微波電子束固化系統
 
在印刷業界中,絕大多數的印墨都是「流體狀」,只有電子成像色粉印紋的墨色是固體型態,在列印後必須用溫度加熱熔解色粉的樹脂成像,在加熱熔化隨著被印媒材冷卻後固著。另外一種比較特殊的熱蠟噴墨,或是Océ的Crystal水晶球固態墨,平常是固態,使用時會先溶化噴列墨頭及供墨水晶球成流體,而在噴墨的附著媒材瞬間,冷卻固化黏著於媒材表面,這是少數例外的非液態墨,其他數以千計的油墨、水性墨或UV墨,都是流體的液態墨,我們將印墨依印版、感磁作用、噴墨的加壓噴列到被印媒材上,希望印墨在媒材上能快速固化定著,擦拭不去,甚至不受水和化學品溶解,其乾燥固化的方式有幾個:
第一是紙張、卡紙等表面有纖維孔隙、毛細管,或塗佈料上極細微的毛孔,經毛細現象把印墨中少部份的媒染體「凡立水(樹脂、油脂)」吸收入纖維或塗佈層孔隙裡,使印墨固態化,借氧化及搖變性使印紋外表皮膜固化,形成「結皮現象」,再由高分子媒染體,在數十分鐘到數小時內,產生化學聚合使之完整乾燥,而非只有表層的固化而已。這是文化及部份包裝印刷常採取的方式,以吸收溶媒來提升印紋墨層濃度,並達到常溫容易聚合固化的目的;另外也有用加溫、吹風使印刷後的溶媒蒸發,將印紋墨達到氧化表層固化,不只用於溶劑墨,水溶媒加入低污染醇類溶媒,也可以使水性墨加速蒸發。使印墨層乾燥固化的包括1.吸收促進濃稠固化2.氧化結皮觸乾3.蒸發溶媒濃稠化印墨層,促進媒染體聚合固化。4.化學高分子鏈結聚合固化,這是一個比較完全固化的方式,但卻有可能因為沒有媒染體樹脂聚合就乾燥,油墨在雪面紙上雖不會背印,卻在裝訂折紙或拖行時掉落,多數人會判定油墨層沒有充份乾燥……

 
  印刷人的技藝 在不同印刷時代的活用
 
在歷史長河中,人們往往把擁有職人技藝才華的古人作品,視為無物或不成熟的作品,現代人使用CNC製造或是用什麼樣的電腦繪圖軟體,就可做出很多相似的工藝品。所以現今幾乎每一座廟宇的石雕龍柱、石獅、石屏等支柱及裝飾品,都只是虛有外表,沒有注入職人技藝靈魂的工藝陳列物,現代人也更沒有機會看到出自於職人之手的作品了。像三峽清水祖師爺廟是台灣廟宇的藝術殿堂,1870~1880年代,三峽在當時北台灣的地理位置氣候,茶葉栽種外銷成績相當輝煌,也是舟楫繁昌的鼎盛時期,往上到大溪市街,在艋舺(萬華)可行駛2,000石(約360噸海水),渡船是也到500石(近一百噸)廈門、三峽(三角湧兩條河匯聚之三角地)可出海的木船。
筆者約五十多年前去三峽拍照,巧遇一位與筆者同年的本地豪族,當時邀我上他家參觀,建築外觀完全由福建杉木、紅色地磚及白灰牆建造而成,這位豪族說:「在清末日治初期,他的父親出生於1870年左右,家中的牆面全部是用絲綢裱裝精美綺麗的裝飾,當時室內擁有明亮的油燈照亮,象徵的是十分輝煌氣派的富有貿易人家。二戰時期,清水祖師爺庇護下,三峽人民被盟軍空襲時,沒挨到一顆炸彈。於是三峽人民發願重建清水祖師廟,當時三峽出身的李梅樹教授(曾任三峽鎮長)以中西方設計,一座廟宇的36根龍柱,是採自八里觀音山上的花岡岩,工藝師傅們一鑿一鑿打出外、中、內三層的龍柱,在廟旁空地,有大約台廟地相當的石雕與木作工作坊,在1970年代雕石柱的老師傅退休後,徒子、徒孫們就會接力雕刻祖師廟龍柱,及一些石雕窗飾鏤空的透氣石飾。那個年代全是用手工雕刻,一根龍柱大約要刻十八個月,整片石材以浮雕的外、中、內三層分明結合透空雕的方式,呈現出滑順溫潤的花鳥蟠龍。在每錢……

  張豐吉教授手抄鳳髓宣紙大放異彩

 
國畫大師張大千是一位國畫宗師級人物,他對自己所用的繪畫材料,如水墨畫的宣紙、絲絹等基材上,會印有「大風堂」的水印字樣,其中在張大千使用後大受喜愛並親自命名的「菠蘿紙」(又名「鳳髓宣」),更因張大千的推崇而名聲大噪。今天傳世的大風堂宣紙一張要價就要兩百多萬元,因為是日本限量訂製的,十分難得。仿古畫專家對手中有明、清宣紙也深感珍稀,這是用一張就會少一張的古文物,大千先生不只擁有古紙,更有古代石青、石綠、赭石等國畫色料,加上古墨,若是由現代人來仿古畫繪製,在鑑定上恐怕無法識破為今日的畫作吧。
在台灣,自古就有以竹子為材料,做出帶點黃的「毛邊紙」,而沒有用楮木、雁皮做的棉(宣)紙,所以棉紙大多由福建進口。到日治時期,才由日本引進棉(宣)紙製造技術,在日本稱為「和紙」,出產於日本愛知縣美濃、四國愛媛縣,後來日本人在南投縣埔里鎮,發現其山泉甘美、含微量元素,釀酒味美甘醇,因此台灣公賣局在埔里設酒廠,專門生產紹興酒。日治1935年,搭建造紙寮,建立日式「和紙」生產抄造工廠,應用於書畫、生活高級紙張,到1970年代台灣棉紙更外銷日本、韓國,甚至海外水墨畫、書法用家所喜愛,大量外銷,甚至到海外設廠。張豐吉教授1940年出生於彰化芬園鄉,在中興大學森林系畢業後,前往日本九州大學就讀,並獲得農學博士,返回母校後於森林系任教33年,期間也擔任系主任。張教授潛心於造紙現代化研究、著述豐碩,更因造紙而與愛用紙的藝術家們結緣。1988年創立了台灣第一個在大學裡的藝術中心,中興大學藝術中心不只定期有各種藝文展出,也典藏了許多名家書畫等藝術品,張教授主要在研究森林的木材、纖維、木質素、造紙學……
 
  漫談「可變數據印刷」
 
去年(2022)12月14日,筆者參加了由台中市印刷公會舉辦的一場「印刷職能應用訓練暨跨領域產業行銷」講座,其中一堂課是由協進國際有限公司郭源隆經理主講「數位印刷為何需要專業的變動數據軟體」。聽了這場講座著實讓筆者開了眼界,以往在數位印刷領域中已知有所謂的「可變印紋印刷」,著重於依客製化的需求變動文字、圖像或色彩來印刷,現在竟進一步擴增為「可變數據」,而且應用範圍極廣,甚至打入了包裝產業與銀行金融企業。
郭經理的講座著重在「變動數據軟體」的介紹,包含了功能與應用,以一家經營可變數據印刷的印刷廠業者而言,他可能會面臨下列種種問題:
● 我的檔案需要置入微信碼、Micro QR Code、Micro PDF417等,可以嗎?
● 客戶資料長度可以調整嗎?變動數據可以自動換行嗎?
● 可以製作抽獎券嗎?
● 若要做三明治印刷,變動數據可以置入白墨並支援特別色嗎?
● 可以支援不規則拼版效果嗎?
由上述問題的業者提問,我們大略可知目前「可變數據印刷」已推進到一個既廣又專的專業技術印刷領域,不論在學術上或實務上都值得我們來探討,本期印刷網路資源專欄就以此為主題進行探索……

 
  人要勇於追求做自己喜歡的事,不要想太多
 
「想做喜歡的事,且不會影響到別人的話,就去做吧!」一個人的老化並不在生理年齡的增長,而是在隨著年歲堆疊,對事業、興趣甚至人生失去目標與動力,淪為意志消沉、浪花不起的人,漸漸淡出人生舞台上。
二十世紀全世界天文學界最大盛事之一,就是1965年10月21日,一顆被命名為「池谷.關彗星」,以視星等達-17等,比滿月的光亮度高出60倍,掠過太陽距離約45萬公里處而去,彗星尾巴長達11.25億公里,日本當時不少天文學者坐上專機升空捕捉這一天文奇景。這是由日本兩位業餘的天文愛好者池谷薰及關勉在1965年9月18日同日發現,並取兩人的名字命名。其中池谷.薰出生於1943年,在日本河合鋼琴公司的工廠裡,擔任琴鍵磨光打理的工作,雖認真工作卻沒有特別出色的表現。但工作之餘,是一名厲害的「彗星獵人」,業餘的天文學家,每晚在浩瀚的夜空裡探索,並開始發現許多新彗星,而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與關勉共同發現的「池谷.關彗星」,他在2002年又與中國的張大慶同時發現週期性的「池谷.張彗星」,截至目前為止,池谷.薰共發現了七顆以他為名的新彗星。而前述的張大慶,是一名位於中國河南開封的天文愛好者,在2002年以自製的反射望遠鏡發現「池谷.張彗星」,讀國中時對天文產生濃厚興趣,因為沒有多餘的錢買望遠鏡,便開始嘗試自己磨製反射鏡,在開封市區的光害嚴重,為了找到合適的觀測點,他騎著摩托車四處尋找,後來讓他獨立發現幾顆新彗星,但仍是比其他人晚了幾十天,2002年他在黃河大堤的堤壩上,終於找到一顆新彗星,且比第一發現者池谷薰只晚了不到一小時,於是終於能與之共享榮耀。能如此越挫越勇、長期投入在長夜漫漫的無垠宇宙,而即使發現了新星也沒有甚麼報償……

  生魚片不是沒有料理過的精緻料理
 
許多人會認為生魚片是不需經驗和料理技巧,就能呈上餐桌的輕鬆料理,實則不然。除了要有看得出魚鮮度優劣的鑑賞眼光,還要具備好的刀具、解剖技巧及刀工,才能做出一道令人驚豔的精緻料理。
在昔日的東京築地、今天的豐洲魚市場,來自青森大間一條200多公斤的鮪魚,可標價到2,000多萬圓日幣,約台幣500~600萬元,平均每公斤的鮪魚要2.5~3萬日圓,因此餐廳廚師在得標後,得使出渾身解數才能對得起這條大鮪魚,及大把大把的鈔票和餐廳聲譽。三十多年前,筆者有位朋友經營一家日本料理店,光是四把生魚片用刀,價值就超過二十萬元台幣,更不用說刀刃的維護與打磨等費用。有研究表示一把磨好的生魚片刀,在切開魚肉的表面,一如豆腐刀切平滑工整,若是一般沒有磨好的刀刃,魚肉的切口在顯微鏡下,就會呈現出如鋸子切木頭的橫切面般,魚肉細絲的纖維不是被俐落切斷,而是被拉扯斷裂開來,纖維間肉質碎裂,一旦肉汁流出,遇到空氣就產生了魚腥味。反之,平順的切口所切下的生魚片,入口甘甜,沒有腥味、異味。除了刀工講究外,擺盤與飾物的美學也相當重要,山葵用的磨具也不能馬虎,由於山葵需現磨、不能久放,否則其香味與辣味會揮發失去新鮮度。由此可知,即使是無需烹飪的料理,也需要具備熟稔的刀工、美感、味覺及嗅覺等缺一不可的能力。
一個人要能學會尊重他人,包容不同文化與看法,才能使自己的見識與心胸更廣闊……

 

 
 

社論

動態點滴

人物側寫

特別報導

廠商園地

產業動態

歷史回顧

人文顏說

專業剖析

心得分享

網路資訊

心情隨筆